历史

8.屈原(1/2)

    8.屈原

    (约公元前400—278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公元前287年,汨罗江畔站着一位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文人,他经历长期流放生活后,内心仍然怀有对祖国、对人民怀有忠贞不渝的感情。国破之难降临,得不到君王的信任还遭到佞臣的排挤,在绝望和悲愤之下,他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就是屈原。

    约公元前340年,屈原出生在楚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家中,他聪明,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且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楚国贵族中的佼佼者。他不仅精通历史、文学,对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20多岁的时候,屈原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

    作为楚国兼管内政外交的重要人员,屈原得到了楚怀王的极大信任。楚怀王不仅经常与他讨论国家大事、草拟并发布国家法令,还将接待宾客和应付诸侯之类的外交事宜也交给他处理。屈原对内尽心尽力地辅佐怀王处理政事,对外则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然而,屈原的改革招来了很多嫉贤妒能的贵族和大臣的反对,在他们的离间下,昏庸的楚怀王终于听信了谗言,对屈原渐渐疏远了。

    公元前314年,秦国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楚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怒不可遏的楚怀王两次出兵秦国都惨败而归,迫于无奈派屈原出使齐国,希望能重修齐楚旧好,可惜此举并未奏效。公元前304年,楚怀王与秦王会于黄棘,接受了秦退还的上庸之地。明白利害关系的屈原竭力反对楚怀王的举动,不但没有成功,反被逐出郢都,流放到了汉北。

    公元前299年,屡战屡胜的秦昭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相会。从汉北流放地返回的屈原坚决劝阻楚怀王,然而在太子的怂恿下,楚怀王还是执意前往。令楚怀王始料不及的是,当他一踏入武关,就被秦军扣留,至此,秦楚两国彻底断交。楚怀王被扣之后,其子熊横即位,即楚顷襄王。

    公元前293年,秦国又向楚国发起挑衅,子兰怂恿顷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遭到了屈原等人的强烈反对,历史的残酷教训告诫他们,秦国是不可相信的。为了达到目的,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言,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在流放期间,屈原心情非常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