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老子(1/2)

    1.老子

    (约公元前600—470年)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有一本道家的经典之作在国外被广泛翻译和阅读,它就是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相传生来就是白眉毛和白胡子,故被称为老子。

    老子主张“自然和谐,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的理想人际关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一书体现了老子主要的哲学思想。

    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经》,在战国时韩非子称为《周书》,在汉时则直呼《老子》,《史记》始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老子》的中心思想是“道”。 老子在分析宇宙各种事物的矛盾之后,作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断。“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道家认为,“道”是不败的,人应该顺其道而行,按“道”行事,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