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96曾国藩(1/2)

    96曾国藩

    满清帝国的“道德完人”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湖南湘乡百杨坪的一户曾姓人家中,一个小婴孩呱呱落地。曾国藩的出生,让家里人欣喜不已,但谁也没想到,日后的曾国藩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曾家世代以农为生,曾国藩的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父亲曾考取秀才,是私塾的老师。曾国藩最早的思想启蒙,就是在这样朴素的环境中进行的。

    1839年(道光十九年),28岁的曾国藩考中了进士,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此后的十多年间,他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等职,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四平八稳的仕途之道,在他42岁那一年,终于发生了转变。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曾国藩火速赶回家中。而恰恰就是这个时候,太平天国的起义席卷了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官兵来对付太平天**,可是这些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而曾国藩的湘军,就这样顺势而生了。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军队的士气。太平天**发展初期,拜上帝会的成员多是客家人,这群人长期迁徙不定,四海为家,更容易抱团,形成一股稳定的力量。曾国藩清醒地认识到,广西大乱的根源,正是出于地方官员的养痈遗患。所以出山伊始,他就以除暴安良、安定地方为己任。他严惩散播不利言论之人、逃兵、匪徒、痞棍,提出“不要钱,不怕死”,以振军威。

    曾国藩既猛又狠的手段促进了湘军的迅速崛起。他还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