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41谢安(1/2)

    41谢安

    比明星更擅作秀的政治家

    公元383年(宁康十一年),上演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卒一举打败了前秦20万大军,不仅使国家转危为安,而且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而运筹帷幄,夺取这场胜仗的指挥家便是东晋宰相——谢安。

    谢安,字安石,是绵延了近三百年的显赫世家——陈郡谢氏家族的子孙之一。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自幼聪慧。4岁时,谢安被当时的尚书吏部郎桓彝看到,桓彝赞叹:“这孩子风俊神清,以后肯定不啻于王承!”稍大一些,谢安更出落得气宇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丞相王导都知道他。

    但这样一个神童,成年后却并无意仕途,每天除了跟支道林、王羲之、李充等名士一起谈文论诗,畅谈玄理之外,就是游赏山水之间,借以自娱。

    直到40岁时,谢安才因为弟弟谢万而被迫出仕。当时,谢万是西中郎将,他自高自大,最终在战斗中兵败而遭到废黜。为了维持谢家的荣耀,谢安就必须步入仕途。他最初担任桓温征西大将军府的司马,后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短短数年间,谢安由文士变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的宰相。

    公元372年(咸安二年),孝武帝继位。没有得到皇位的桓温大失所望,便想发动政变。第二年,他带着一批人马,来到建康城外的新亭,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当时,不仅京城内人心惶惶,就算有“扬州独步”美称的王坦之也非常害怕,手中的朝板都拿颠倒了,只有谢安神色不变地说:“晋朝存亡,在此一行。”

    在与桓温的会面中,谢安无视四周压抑的气氛,镇定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话一出口,向来杀伐决断的桓温变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