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2贾谊(1/2)

    22贾谊

    失败的文士、政治大家

    二千多年前,贾谊在古长沙城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留下了《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两篇千古名作;二是留下了一口传说中由他亲手凿的井,井口上小下大,形状像一个壶,人称太傅井,至今仍然有不少文人前去怀古。

    贾谊公元前201年出生,今河南洛阳人。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公元前183年,18岁的贾谊就因为能诵《诗经》、《尚书》和撰著文章而闻名于河南郡。河南郡守吴公对他非常器重,并于两年后将贾谊举荐给汉文帝。汉文帝很欣赏贾谊的才华,令他做了博士。博士在汉朝时是皇帝的“百度”,皇帝有什么问题都会向博士们咨询,可见是学问渊博之人才能胜任的职位。

    贾谊是个优秀的文人,但却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当时,他提出遣散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被汉文帝采纳,不过很多功臣都不愿意离开京城,丞相周勃功劳最大,汉文帝就免了他的职位,打发他到自己的封地去了,这样一来,其他功臣也相继离开京城。由于是贾谊提出的这项举措,这些功臣们自然对他怀恨在心。

    汉文帝认为贾谊是一个很有见识、年轻有为的人,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委以重任,但遭到以周勃为首的功臣显贵们反对。文帝有个宠臣邓通,没什么本事就会拍马屁,贾谊瞧不起他,常常出言讽刺。邓通也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外有大臣攻击,内有邓通进谗,使得文帝逐渐疏远贾谊。

    公元前177年,二十四岁的贾谊被贬出京师,到长沙国去当长沙王的太傅。长沙国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当时交通不发达,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想起了屈原也是遭谗言被贬,为了表达对偶像的崇敬,也为了抒发自己悲愤和失望的心情,贾谊写下了著名的《吊屈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