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姜子牙(2/2)

更为积德行善、招徕人才,同时减轻赋税,发展生产。这些措施,使文王在诸侯中声望更高。当时,诸侯都认为周文王是“受命之君”,有四十多个诸侯国都归顺了他。除此之外,姜子牙还替文王筹划向周围发展势力,依次“伐犬戎”、“伐密须”、“败耆国”、“伐邗”、“伐崇侯虎”,向西、向南开拓了大片疆土,势力直达江汉流域。周文王晚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造成了包围商朝的形势。

    后来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尊姜子牙为“师尚父”,即“师之,尚之,父之”的意思。两年后,纣王自毁长城,杀比干、囚箕子,大失人心。这时,姜子牙敏锐地觉察到,灭商的时机到了。

    公元前1066年(一说是公元前1027年),武王封姜子牙为国师,率部伐纣。出师前,卜龟兆,结果不吉利,又赶上风雨暴至,诸侯们都很恐惧,只有姜子牙认识到机不可失,坚决劝武王起兵。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由孟津渡河,与商朝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郊),结果商军纷纷倒戈。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而亡。至此,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王朝。

    在周武王登基的第三天,姜子牙向周武王讲述了《丹书》中以仁爱治国的话,然后就被武王封到齐国。在那里,姜子牙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又努力发展渔业、盐业和手工业,使齐国逐步成为诸侯中的强国。

    据史书记载,姜子牙活了一百多岁,死后风光地大葬于国都镐京。

    姜子牙一生曲折坎坷而又轰轰烈烈,他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卓越贡献,但其中以军事成就最高,有兵书《六韬》传世,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由此看来,姜子牙算是中**事家和权谋家们当仁不让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