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2马 太 效 应(4)(2/2)

母。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绝对的,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试想一下,如果你屡屡失败,从未品尝过成功的甜头,你还有必胜的信心吗?你还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成功有倍增效应,你越成功,你就会越自信,越自信就会使你越容易成功,从这种角度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成功与失败也有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成功会使你越自信,越能成功;而失败会使人越灰心丧气,离成功越来越远。

    拿破仑一生曾打过100多次胜仗,胜利使他坚信自己会所向披靡,而且也使敌人闻风丧胆。

    当然,提倡“成功是成功之母”并不反对人们从失败中学习。

    “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抗挫折能力强的成年人来说,可能是正确的,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意志还很脆弱的中小学生来说,并不那么适用。

    对中小学生而言,“成功是成功之母”可能更适合他们的发展。成功教育使人走向成功,失败教育使人走向失败。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成功的机会来塑造。

    成功的教育像无影灯一样,不会给学生心灵上投**影,反而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成为不断进取的加油站。

    当一名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酿造出的自信心,促使他取得更好的成绩。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让他获得不断的成功。

    通过体验成功,学生将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具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会取得更多的成功。这就是“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的灵活运用。

    先做成功者,然后成功

    成功需要多种能力、品质和资源,不过,首要的一条是,你必须“看起来像一个成功者”。

    对于刚刚开始奋斗的创业者来说,营造成功者的形象尤其重要——就是使你看起来更成熟、更有实力、更值得信赖。你的形象会告诉别人:你现在是赢家,而且永远是!

    人的认识有一大特点,就是喜欢在了解之前就做出判断,对事物如此,对人也是如此。人们普遍重视“第一印象”,并根据这一印象形成对某个人的判断。这种判断有可能准确,但也可能错误,可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社会心理学家艾尔帕奇在一本著作中,研究了着装对个人事业的影响,书中描述了他的一次试验。

    在这个试验中,他把一个人安**一家大型公司的总部,要他让100个秘书把他的公文箱取回来。

    在对前50人进行试验时,这个人穿着一双黑色、饰有大白鞋扣、鞋尖磨坏的皮鞋,一件俗气的青绿色上衣和一条印花棉布领带。

    在这组试验中,50个秘书中只有人听从了他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