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 第七章 营势造势,处处商机(3)

第七章 营势造势,处处商机(3)(2/2)

   虚实并举,哄火市面

    经营企业,一般讲究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气氛,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也就是场面要做得与众不同,要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仅靠做得热闹的寻常做法是远远不够的。胡雪岩在开阜康钱庄之际,为了哄火市面,做了两件事,收到了别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说的确是实情,反映了清代官场**的现象。封建政治作为一种以人治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系,本身就是滋生**的温床。特别是在一个朝代行将崩溃的末期,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政治的**会如癌瘤恶变以致不治——晚清时节的官场就几乎是无官不贪,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数,个个都是无以餍足。据说曾先后两次领军机达二十年之久的恭亲王,地方官员每次进京见他一面,都必须送上银子,而且明码实价,以银子的多少排定约见地方官员的先后次序和招待规格。不过,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朝中大臣勒索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则去搜刮百姓,由上而下层层盘剥,这些为官作宦的人总是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把自己养得脑满肠肥的。

    朝廷当然也早已知道官员的贪婪,只苦于法不责众,无力治理吏治,贪污已是公开的秘密。为缓解军饷不足,朝廷下旨,要朝中大臣和各省督抚捐输军饷。浙江巡抚黄宗汉作为一方封疆大吏,自然也在捐输之列。作为官场中人,有权就有钱,他也当然不会自己掏腰包。此时恰逢王有龄运送漕米有功,很快被朝廷提拔任命为湖州知州,而王有龄因为曾经挪用一笔公款,在海运局还有一部分亏空没有补足,故而希望黄宗汉让他继续兼领海运局坐办的职位。黄宗汉向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来钱的大好机会,于是乘机将“盘口”开给了王有龄。王有龄为了讨好上司,保护乌纱帽,不敢怠慢,自然掏腰包拿出一万两代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