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 第五章 低调做人,精明做事(10)

第五章 低调做人,精明做事(10)(2/2)

实际上,中国的老祖宗就很讲究“和合”、“谐和”之道。儒家的创始人还提出立人达人之道。

    曾国藩对孔子孟子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尤为推崇,把是否施于人的问题当做识量大小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孔子所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皆恕也,仁也。知此则识大量大,不知此则识小量小。”

    他认为: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曾国藩把这种信念用在自己的事业中,就是功不己居,名不己出。

    在军营里,每每听到曾国藩谈到收复安庆的事,他总是归功于胡林翼的筹谋划策,多隆阿的艰苦战斗;谈到后来攻下金陵,则又归功于各位将领,而没有一句话提及他自己以及他的弟弟曾国荃。谈到僧格林沁进攻捻军的时候,赞扬他能吃苦耐劳,说自己比不上他的十分之一二;谈到李鸿章、左宗棠,称他们是一代名流,不是说自愧不如,就是说谋略莫及,这往往从他的奏折和信函中表现出来。

    同时,曾国藩自己升迁,也荐举幕僚和下属升迁。曾国藩一生荐举人才甚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他的幕僚和下属。现已查明的曾国藩幕僚有四百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人受过他的保举。可以说,凡为其幕僚者几乎人人都有顶戴,即使不是实缺官员,也有候补、候选、记名之类名堂,无此资格者反倒为数极少,凤毛麟角。而获得实任者,更是直接间接地借助于曾国藩的荐举之力,幕僚中二十六名督抚、堂官,五十名三品以上大员,以及难以数计的道、府、州、县官员,多受过曾国藩的保举,有的甚至一保再保,不只一次。他们所以得任现有最高官职,有的系他人奏保,有的是曾国藩死后循资升迁,有的则完全出自曾国藩的推荐。至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曾国藩去世时,其幕僚官至三品者已达22人,其中总督4人,巡抚7人,至于道府州县则难以统计。所以欧阳夫人曾有一句戏语说“我胯下出来的都是将军”,甚至在曾家当过差的下人也都成了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