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掌上曾国藩 胸中胡雪岩 > 第三章 戒骄戒躁,进退有方(5)

第三章 戒骄戒躁,进退有方(5)(1/2)

    第三章  戒骄戒躁,进退有方(5)

    适时则贵,失时则损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理论家和实干家,他崇奉理学,却并不迂腐,他认为一种道理“适时则贵,失时则损”,并说“物穷则变自古然也”。处于两种文化的转型时期,曾国藩受到一系列事实的刺激,渐渐从内在融通两种文化,成为近代文化的积极倡导者。

    曾国藩早先也一心埋头圣人之道,对于海外四方的情形一无所知。先有鸦片之战,举国震惊,曾国藩开始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有了最初步的认识。咸丰七年(1857)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朝野有识人士才如梦如醒,认定国势已处于积弱之下,藩篱既撤,门户洞开,戈矛武器,远不及外人枪炮的锋利。

    曾国藩还认为,即使是人的一种思想、一种行为风格也是“适时则贵,失时则损”。比如他对于礼治和法治思想的运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很多人知道曾国藩是申韩的门徒,主张严刑峻法,对官吏则力去腐糜之风,对民众则以严刑惩治奸蠹,以纠正世风。当年,曾国藩在湖南时,对于乡里的恶霸奸滑之人,就不曾手软过,重则处以斩枭,轻则立毙杖下,其他的人命不该死,关押起来也少不得挨鞭子,很多人死在牢里。当时的湖南乡民就送了曾国藩一个“曾剃头”的诨号。但是这也只是看到了曾国藩法治思想的一端,其实他对于思想教化的功用一向是放在法治之前来提出的,礼治在先,所以施用严法只是为了应付世风堕落积久之弊。只是到后来,由申韩而为老庄。在当时的曾国藩看来,针对腐巧没落的世风,主张严刑峻法就是一种“适时”。

    因此,曾国藩说,居家之道,治军之法,与人酬应之方,余亦皆无一定之风格。关键要看时机。

    骄则必败,恐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