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商经 > 五、投其所好,对症下药(4)

五、投其所好,对症下药(4)(2/2)

屡试不爽的仙丹妙药。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胡雪岩深谙此道,为了培植可靠的靠山,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有时候甚至到了有索必给、有“求”必应的地步。

    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家李宝嘉(1867—1906,江苏武进人)在长篇小说《活地狱》的“楔子”里指出:

    我们中国国民,第一件吃苦的事,既不是水火,也不是刀兵,倘要考究到他的利害,实在比水火刀兵还要加上几倍。他不是别人,就是那一座小小的县衙门。衙门里的人,一个个是饿虎饥鹰,不叫他们敲诈百姓,敲诈哪个?大堂之中,公案之上,本官是阎罗天子,书吏是催命判官,衙役三班,好比那阎罗殿中的牛头马面。虽说普天之下,二十多省,各处风俗,迥然相同,但是论及衙门里向百姓要钱,与那些讹诈百姓的手段,虽然大同小异,却好比一块印版铸成,断乎不会十二分走样的。

    这些话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晚清官府的形象。作者在书中第三十七回写到当时安徽芜湖一开旅店的商人被人讹诈,昏庸的县官反而判他赔偿。后来,旅店商人的家属找到事实证据,证明确系被骗,决定上诉。县官生怕事情败露,不但知错不改,竟然毫无道理地还把商人诬为地痞恶棍,愣是判了十年监禁。

    既然贪官污吏如此以权谋私,而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么商贾散财结官的土壤就根本无法铲除。身处生意场,整天在钱眼儿里摸爬滚打的胡雪岩既非常清楚地了解这样的社会现实,更明白结交官府的第一条规则就是要舍得花银子。比如胡雪岩平时一听说某某官员来看他,首先马上从抽屉里抽出几张银票,放在衣袖里这才出去会客。他视来人的声望、地位,多则奉赠万两,少则三五千两。胡雪岩十分明白钱财对于官员所能起到的作用。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对不劳而获的东西都会有一种强烈的**。你这里给他一个惊喜,回过头他就会认为你这个人非常好。给了这些官员留个好印象,你以后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自然是方便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