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 > 第56节 中国企业能否主导产业链

第56节 中国企业能否主导产业链(2/2)

的环境非常好,所以国际资本到中国来,这就导致了拉美国家经济急剧衰退——而我们也应该对中国的前途表示忧虑。

    第四个问题,从目前中国制造的产品来看,以服装、机电产品为主,前者是劳动密集型的,后者也集中在加工环节。在出口导向的外资企业中,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大部分集中在“跨国公司的供货商”的角色,恰恰说明了中国是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全球生产基地。这一点我们是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这种低水平、无技术或者是低技术的生产,能否让中国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20年之后,非洲国家不打仗了,转向发展经济,他们的劳动力就比我们便宜得多了。到时候产业全会往非洲转移,中国的经济就会变成和拉美国家一样的下场。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主要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这是中国企业倍感痛苦的一件事儿。中国的诸多产品,像空调、电视机、PC机、VCD、DVD、手机、汽车等等,从发展历程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企业通过产品制造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国外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提供商提供了产品。韩国的汽车厂商,资产都是自己的,品牌是自己的,而中国的路上跑的都是外国品牌的车,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第五个问题,政府扶持本国产业的必要性。专利的获得手段有两种:自己研发;通过资本获得。以往中国拿市场换技术的做法是失败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要反省一下过去的产业融资,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我们把市场拱手让给了外国的公司,我们换回技术了么?初衷很好,实际上却没有。

    为了本国产业的长期发展,关键时刻的国家扶持是必要的,如韩国的三星、现代的发展就是这样。因为天然的限制,韩国没有多大的市场,因此它发展的思路是拿资本换市场。在韩国总统府周围有18个机构,从朴正基时代开始,政府对韩国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支持,才会有了韩国的发展,才会有现在的一批企业脱颖而出——现在三星已经可以和国际上最好的企业叫板。

    韩国三星的CDMA手机是怎么来的?买断的,国家支持,企业出钱买断的。韩国的汽车是怎么来的?也是买断的。韩国打造汽车市场的时候,拿到了核心技术,拿到了产权,很多韩国人才就从美国回来工作了。而中国汽车产业中最重要的部件都是进口的,这种简单制造、缺乏自主开发、缺乏核心技术的制造业,恰恰会阻碍中国经济长期的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呼吁政府扶持中国企业,一是通过政策扶持,一是通过资本扶持,我觉得这两方面是政府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

    我讲了这么些看似悲观的问题,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企业就没有雄心了呢?我觉得中国企业是有雄心的。

    第一,“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不会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从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历史上看,伴随着物资文明结构的发展,从欧美转到南美,从南美转到中国,下次不知道是往哪儿转移——也许是非洲。一旦工厂转移走了,我们没有专利,没有技术,我们的经济就完了。为什么把生产资料转移到拉美、中国,对欧美的经济没有影响?因为他们控制了技术。大家去美国看看很奇怪,就是写字楼,没有别的,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转移了。

    拉美的经济衰败,使中国已经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加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只有掌握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才能控制产业链的分工和分配的整个环节,才能有更大的自主权来决定淘汰时间表。我讲一句不客气的话,联想和方正都是做计算机的企业,严格讲更新换代的产品,我们是控制不了的。像英特尔、微软,什么时候它们的新产品出来,我们才能开始做新的PC。中国现在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是靠垄断资源实现的,比如中国的银行、石油和电力。如果中国有像SONY、IBM这样的企业,像摩托罗拉、三星这样的企业,中国经济就真的有希望了。

    第二,以方正集团为例,我们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技术的道路。技术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是怎么发展的?我们有自己的硕士点、博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什么会在这些方面花这么大的力气?是因为方正知道拥有核心技术的好处,比如王选老师开发的激光照排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方正的发展。王选老师也因此得到国家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5个人得到这样的奖。

    方正集团是一个拥有自主研发实力和核心技术的企业:方正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去年底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方正被认为是2003年度最具竞争力的中国软件企业。我们在国外有80多家厂商作为代理商,大鼻子开始代理我们的产品了。

    第三,我想谈一下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很多人讲,中国不行了,很麻烦,在很多领域里跨国公司比我们走得早,比我们领先。我的观点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一些非常成熟的领域,我们可能没有机会,不承认这个现实不行;但当某种技术更新换代的时候,中国企业是有机会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的。

    当某种材料发展变化,当某种系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比如从移动通信进入无线接入的时代,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不大明白其中的技术,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机会。无线接入有非常大的市场,而此时我们和外国人站的是同一起跑线,这就是机遇。专注于这样的机遇,我们就有可能可以建立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

    第四,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若干关键的技术进行突破。中国政府应当支持中国企业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进而建立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中国能否开辟21世纪的新航线,并且一飞冲天,关键就要看中国企业在未来20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