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创新的秘密(2/2)

想不想做,有没有努力去做。

    迷信创新之败

    有的人赞同模仿,有的人则极力反对模仿,讥讽模仿,而迷信创新。事实上,模仿与创新,都只是一条桥梁或者手段,而不是目的。模仿与创新本身都没有必然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正与邪,关键在于,在实现一个目标时,究竟是创新让你事半功倍而又能够持久,还是模仿让你更能够避免风险,节省时间和物质成本。

    对于一味吹捧创新的人,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可口可乐公司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就是发生在迷信创新上。

    1985年4月23日,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罗伯特·戈伊朱埃塔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他宣布,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放弃一成不变的传统配方,原因是现在的消费者更偏好口味更甜的软饮料,为了迎合这一需要,可口可乐决定更改配方调整口味,推出新一代可口可乐。

    为什么要变呢?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领导者地位受到了挑战,市场增长速度从每年递增13%下降到只有2%,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因为竞争对手百事可乐来势汹汹,超过了可口可乐的发展势头。

    但在“新可乐”上市后的第一个月,可口可乐公司每天接到超过5000个抗议电话,而且更有雪片般飞来的抗议信件,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开辟了83条热线,雇佣更多的公关人员来处理这些抱怨和批评。有的顾客称可口可乐是美国的象征,有的顾客威胁说将改喝茶水,永不再买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更有忠于传统可口可乐的人们组成了“美国老可乐饮者”的组织,在全美国发动抵制“新可乐”的运动,而且许多人开始寻找已停产的传统可口可乐,这些“老可乐”的价格一涨再涨。

    面市后两个月,“新可乐”的销量远远低于公司的期望值,不少瓶装商强烈要求改回销售传统可口可乐。最终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恢复传统配方的生产,可口可乐的这一次创新遭受了巨额损失。

    可口可乐这一创新行为的失败,对执行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执行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但是很多人却不这么想,他们总觉得有捷径可以快速成功,而在他们的眼中,创新其实等同于走捷径。事实上,伟大企业的成功有多少是靠创新成功的呢?

    IBM不是计算机的发明者,但IBM却是计算机最大的受益者与领导者。为什么呢?质量管理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真正受益的却是日本人。原因何在?又比如说计算机最好的操作软件来自苹果公司,但是真正领先的却是微软。这又是为什么?

    华为集团的任正非曾经讲过一句话:“方正有技术而无管理,联想是有管理没技术,华为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管理。”在这三家公司里面,有技术没有管理的方正是最差的,联想有管理没有技术其次,华为没有技术和管理,反而是最好的。

    这种对应关系说明什么?说明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不是技术,甚至不是管理,而是对业务的专注,对目标的专注!联想不专注,做多元化,有管理又如何?华为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管理,但华为很专注,海外市场做到了10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国公司在高科技领域最大的突破。

    所以,经营公司重要的是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目标,创新只是发生在重大变革的时候。很多企业成功之后,很愿意把成功的经验安上一个创新的帽子。其实,如果一家公司成功经营100年的话,那么创新只是其中的不到10年,大部分时间,这家公司是在沿着已经明确的道路在走,矢志不移,这才是公司的成功之道。这又一次告诉了世人:创新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创新与模仿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利润增长与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