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文坛里的潜规则(2)(2/2)

还极其漫长。毕竟,模仿只是写作入门时采取的手法和出名的捷径,如果想急功近利,这种手法还非常奏效,只是,没有继续努力,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名和利都很容易来得快,去得也快。

    因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奖而一举成名的韩寒,是“80后”写手中名副其实的大师兄。其成名作是长篇小说《三重门》。然而,就是这部他最为人所称道也是其最为自得的《三重门》,里面据说是直承了《围城》的语言,甚至连他本人都不讳言出处,可见其对模仿“钱式风格”之执着追求。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韩寒后来的作品不但没有在情节和思想上有所超越,连最初的语言魅力也仿佛一点点摇落殆尽。

    郭敬明是韩寒之后当之无愧的新贵。其作品《幻城》刚出现在市场时简直令人有铺天盖地之感,包括漫画版文字精装版在内《幻城》有N个版本。看过该书后我们知道,他与韩寒风格迥异,韩寒的手法带有明显单纯的钱式风格,而郭敬明则选择了杂糅:开头以日本漫画作为炫目的起手势杀入了文坛,而略带透明忧伤的语言质地又明显带有网络写手安妮宝贝的影子。他从不讳言自己喜欢安妮宝贝,因此带有她的痕迹就很容易理解了。只是他好象并不想把模仿对象停留在某一两个成功者身上,这在他的新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可以发现。这一次,他摇身一变,把模仿对象定格在了北京的京派女作家庄羽身上,装出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并以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口吻叙事,来表达他的作品。不幸的是,他模仿庄羽模仿得太像了,很快便引来了官司。相比于其他“80后”写手,郭敬明的语言模仿能力无疑是更胜一筹的;但是在急功近利的市场利益驱使下,把模仿变成了近似抄袭,就有点可惜了。

    另一方面,他没有选用文学大师作为模仿对象更殊为可惜!毕竟,想在文坛里走得更远,设立高标准的模仿对象,更为可靠。

    张悦然几乎与郭敬明同时出道。比之郭敬明的小资情调,她似乎离纯文学更近。那么,她又是通过模仿什么风格,让自己的作品进入人们视野的呢?这一点,从莫言为她的长篇处女作《樱桃之远》写的序言里可以发现:“在故事的框架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电影、港台言情小说、世界经典童话等的影响。”当然,其最大缺点是,利用这种种卖座讨巧的因素加在一起,仍旧不能弥补其思想层面的阙无和叙事能力的薄弱、语言的别致和辞藻的铺张。

    这里还必须提一下春树。一个北京女孩能够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并凭一本“残酷青春文学”——《北京娃娃》成为美国人想象里中国年轻一代叛逆的代表,的确是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只不过,她对自己文风中刻意追求模仿“伤痕文学”的写实风格,有点过犹不及了。她这种自我生活的剖面展示,不惜**裸地暴露自己伤口,作为一个不具可重复性的半自传体文本,固然有其真挚动人处,却也容易为人诟病和视为媚俗的疼痛表演。

    是的,但凡初入文坛的新手,对心仪的前辈大师的模仿在所难免;如果细读他们的书,还能发现他们的书中会有若干语感非常好的句子,令人不禁叹服他们的精细。可惜的是,他们只是模仿到了大师们(也有非大师而只是流行作家)的形,却缺乏比较深刻的思想,对大师骨子里的东西并没有学到多少。这些毛病,常见于当下诸多“80后”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