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爸爸,回家吧(1)(1/2)

    在最近的某个教育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委员们面对这样一个少年,他今年16岁,曾因为逃学,被赶出学校。他成绩很差,有二门课不及格。

    这个男孩和他的父母,被请到会议室。男孩长得非常漂亮,脸上带着问题少年才有的羞愤表情。他妈妈,既紧张又局促,费力地解释着说,她已经尽了全力帮助她的儿子走正道。那位父亲,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生意人,穿着非常讲究,一直沉默不语。后来,一个委员问直截了当地问他:和儿子的关系怎么样?

    那位父亲回答说,他非常、非常忙,工作占了他的全部时间。“我让太太照管孩子,”他说,“另外,我儿子学成什么样,能否通过考试,也是学校的责任呐。”

    委员会的委员们——每个人都是父亲,抢着问他:有没有看过孩子的成绩单?有没有帮他想一想办法?父亲说他看过,也为此给校长打过电话。“可是,”他说,“当时占线,后来就没有再打。”

    当这家人离开后,委员们一致决定再给孩子一次机会。非常明显,问题出在哪里。委员们觉得孩子也许会珍惜第二次机会,改得好一点。

    不幸的是,太迟了。那个男孩恶习已经养成,没有家长的大力指引,他没办法打破旧习惯。不久,他被开除了。更为不幸的是,那位父亲,从没有意识到他究竟做了什么,或者是没做什么,才导致儿子这样的下场。

    这还不是一个少年因抢劫或谋杀入狱的极端案例,仅仅是一个温和的案例,一个父亲,因为太忙,无暇关注他儿子是否每天上学。

    这个故事最令人难过的地方是,这样的父亲比比皆是。太多的孩子在没有父亲的情况下长大。哦,他们有父亲,对他们来说,父亲就是住在家里,用他的姓,仅此而已。但他们看不到,也不知道和父亲还有什么关系。每天早上,父亲早早离开了家,晚上很晚、很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