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学会爱自己(1)(2/2)

想要超过别人而强逼自己苦役似的工作等等,是造成我们灵魂生病的原因。对上帝缺乏坚定不移的信仰,导致了我们情感错乱。对此,我深信不疑。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W·怀特先生,写过《不断进步——研究个性的自然发展》一书,个中观点,发人深思。他在书中谈到目前十分流行的一种观念——“调整自己,适应来自周围的各种势力,是人的本份。”怀特先生接着说,这种思维方式从产生的时候,一直到今天,已经变成了一种定式,“结果,有些人过度调整自己,使自己变得十分地狭隘,思维方式单一,思想倍受束缚;使自己屈从压力去完成自己的人生角色。但是,成功的历程,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成长、去完善自己、去创造,像一股有建设性的力量那样去行动——一句话,靠的是自身成长过程中有开创性的那方面。”

    我从心底赞同怀特先生的话。我们中很少有人,有勇气独自站出来;也很少有人明白,我们支持的东西,究竟有什么意义。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行为,是由社会和我们自身的经济地位决定的。我们穿衣服、吃饭、过日子、考虑问题等等,做这些事的方式,基本上同我们的邻居一样。如果我们感觉周围环境与自己不相宜,就会变得十分痛苦,经常会神经过敏,感到失落和困惑,自己讨厌自己。

    我回忆起几年前参加卡耐基妇女讲座的一个学生,她就曾深陷在这样的冲突中。她先生是一个成功的律师,野心勃勃,敢作敢为,有很强的控制欲。他们家的社交圈子,完全由先生的朋友构成。跟他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名望,有显著的成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谦虚、温和的她,感觉自己简直被他们淹没了,变得很渺小。她所拥有的美德,没人看到,更没人欣赏。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变的越来越压抑,她觉得自己没法儿达到他们期望的标准,她不喜欢自己。

    这位女士的问题,不是改变她周围的环境,而是改变她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摆脱那些想要完全改变自己的压力。要相信,人活一生一定有某种意义;要相信,人活着并非是要完成别人的使命,而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她才会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