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9节 要有针对性(1)(2/2)

要喜形于色,而要略为沉吟思考一番,再落落大方地表示可以考虑先接受下来试试。

    如果对方坚持非要你先开价或对方先开出的价不合你意时,你切记不要贸然出价,而要尽可能有所铺垫和引申。比如讲类似的职位通常的薪资应该在什么幅度,大公司和中小公司对此类人员的开价差距大体在什么范围等。这样做等于让对方根据你所讲的幅度与范围"对号入座",一旦他的思路进了你的"范围",你再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就会觉得你开的价有一定可比性,至少做到了"知己知彼"。

    最后进入"攻坚阶段"的就是敲定价格。一般情况下,对方总会提出你开价过高。这时,如果再不厌其烦地强调自己的能力、价值,会让人感到厌倦。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收益分割法",即将你所要求的报酬分割成几部分来分析:"这些收入中的50%是基本工资,20%是必须缴纳的各种劳保性开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救济金、住房公积金等),还有30%是风险性收益,即完成目标责任后才能兑现的收益,反之则拿不到。"这样一分析,实际上用人方只需先付出开价的70%,另外30%则是在完成目标任务后才兑现的奖励。分析下来,对方也觉得如此分析合情合理,大度一些的就此拍板成交,老辣一点的至多再压下去一点,也绝不至于让你扫兴而归。

    2.消极方式(适合条件一般,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毕业生)

    大学毕业生在参加求职面试时,当主试人问及:"你的期望工资是多少?"时,大部分人会一时不知所措,在羞涩、矛盾和惶恐间报了一个数字,结果往往不是因为过高,使对方难于接受,就是因为过低,使对方怀疑能力有限而失去入选的机会。

    原则上表达出你对薪酬的高低并不过分看中,同时也诚恳地表明自己的实际困难,并暗示出一个大概的可以接受的薪酬范围,但要留有回旋的余地。

    有些用人单位希望你明确说出你对薪酬的期望,这样他们可以在决策的时候,取舍有据,如果你害怕你报出的数字对眼前的就业机会产生不利影响,可以表示服从单位对薪酬的整体考虑和安排。并适时说出:"相信单位会在判定自己的能力后,给予合理的安排"这样的话来。

    这样的做法看似消极,但风险却远远小于主动开口的做法,或许可以为你能争取到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