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生有忍耐才会有结果(3)(2/2)

?逃离人生的战场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错过了命运之神垂青自己的机会。

    贫穷无例外地给刘延林带来自卑感。面对困境,一个人要么自甘沉沦,所谓人穷志短;要么破釜沉舟,自知没有退路,决心也越大。只有那些真正想改变命运的人,才会意识到只有勇敢去面对、不懈地去抗争是实现成功、改变人生的惟一途径。

    刘延林后来说“我这个人特别服逼”,有他深刻的人生感悟:成功需要一个人具有非凡的毅力。这种毅力是**和意志力的结合。在经历与命运的抗争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并发展自己这种内在力量的过程。他相信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天性聪明”以外的因素,所谓的能力或曰素质无不是练就出来的。大部分人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随时准备放弃这种**,所以一当看到阻碍就立即放弃了。“能得到更好,得不到不必强求”是他们的信条。只有少数人不顾阻碍,坚持到底,直至达到目的。人类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是不相信他们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相信自己未被开发的潜能,不相信成功者与自己原来只有微小的差异。

    在我们的人生和现实社会当中的另一端,很多人过于相信命运和机遇,以及所谓的“聪明”,躺着等待幸运之神。很多的机会在面前飞过,一定是难以把握的。实际上我们缺的不是机会。与其说是缺少机会,不如说是缺少把握机会的能力。勤奋和苦干所增长的智慧是投机取巧和几分天资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说,一个人只凭天资不知勤奋,凭着小聪明干了几件事,终究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终究难以成大器。伟大的成就一定是从奋斗中苦苦挣扎过来的。

    “回顾历史,你就可以知道,各界中的成功者,起先往往都是贫苦的孩子。”贫苦的孩子有更多与苦难较量的经历,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他们。这一切,都不是所谓的天资聪明和学校教育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有成就的人回顾自己的进取历程后都会说,苦难是一所大学。那些生活自小较为优越的人,不但会缺少追求成功的动力,还会缺乏面对困难去抗争的勇气。这是他们的潜能未能得到激发的结果,一个人,不是因为困难所逼迫,就会在安逸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