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感动中国的财富传奇 > 给自己制订一些目标,强迫自己达到

给自己制订一些目标,强迫自己达到(1/2)

    不管干什么事都必须事先要有风险意识,防风险的措施之一是:不在一个点上打井。

    定下了要在淡水干实业,我就实施进一步的方针,那就是:多渠道引水,不在一个点上打井,以便能够以丰补欠。

    这番话有点玄乎了,是不是?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自己能力和条件的可能,适当多搞几个项目。争取每个项目都能够做到小有盈余(从这一点看还是很实际,很可行的),万一其中的某一两个项目遇到“天灾**”,也不至于搞得自己全军覆灭。

    我那时候选定的项目一共是8个。

    最大的项目是当时很热的房地产,这说明我还是不放弃赶热潮,因为我觉得淡水要成为新兴的城市,房屋建筑是不可少的。我以集团公司的名字命名的一系列建筑迅速投入修建,川惠综合大楼、川惠住宅楼很快竣工,之后川惠工业区、川惠市场综合大楼、川惠大厦等特大型建筑也投入了兴建。

    其次是保留和发展了以砖厂为基础的建筑材料公司。

    还有建筑工程公司、汽车摩托车修配厂和门市部、旅馆,甚至还组建了高科技开发公司等等。

    假如您是一个细心人,您会发现,我上马的项目虽然多,但丝毫不杂乱,几乎每一个项目之间都有联系,比如,房地产同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公司是通的,建筑工程公司必然少不了要修配汽车,而修配汽车也就可以顺便修配摩托,搞修配必然少不了购买零件及有关材料……总之,看起来有些大,实际上都是顺带的事。对不对?

    另外,我自己的修建工程大,需要的材料多,损耗的东西也多,与其让别人来做我的生意,不如我自己把自己的生意做了,同时,由于规模大,由于自己的工程也在使用那些原材料,自然就容易赢得旁人的信任,也就有可能顺便把别人的生意也做了。

    我说不清楚这种集团式的实业究竟有多大的好处,我只告诉您我当时的情况。1994年,由于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萎缩,淡水及淡水附近绝大多数楼房都销不出去,资金周转不动,被迫停建。如果坐车到那些地方去转一转,就会看到公路两旁密密麻麻的正在“休息”的建筑工地。

    而我却与他们不一样,我的39层的川惠大厦依然在顺利地施工。您会感觉到那个工地上没有被影响的热潮。

    是自己实力雄厚的原因吗?

    也可以这么说。

    但实力来自什么地方呢?

    就是其他项目盈余的利润。是其他实业保证了这项实业,而不是像有的人想像的那种办法,去拉个什么关系找银行贷款。

    不在一个点上打井的另一个含义是走出现有的地盘。这个地方亏欠,可以靠其他地方的盈利来弥补。

    天底下的地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哪怕是同一个行业,在这里不景气,在那里却热火朝天。这种情况我们已经屡见不鲜了。比如电脑,在南方的省份就比在西北的几个省好销得多。黑白电视机在农村大受欢迎,而在城市买彩电还要选大尺寸的。

    我悟到了这一点,就设法使自己的实业走出了淡水。确切地说,就是以淡水为基地,往外发展了新的网点。

    我的家乡广安,过去仅仅是个县,后来成立了广安地区。新成立的广安地区行署设施很不完善,比如说行署招待所就还没有。而要新修一所行署招待所不是一件小事,修小了影响一个地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