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1/2)

    想读书,并不是就能读书,正如想发财并非就

    能发财。原因在哪儿?首先要找自己身上。

    否则,只会找出一肚子牢骚。

    我到了河南邓县后,在瓦窑上干活。没有过多久,少年人的好奇心和初到一个地方的新鲜感,渐渐消失,我感到了孤独,没有一起藏猫猫、打泥巴仗的小伙伴玩,每天和成年人在一起,干着做瓦坯、和泥巴那样的繁重活,还要装出大人的样子……我多么想念学校,想念老师和同学啊!尤其是每次看到和我的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或三五一群打闹,唱着跳着路过时,我真羡慕,心想他们好幸福呀!一想到自己不能读书,就伤心,但不能落泪,我已是打工挣钱的人了,落泪是要被别人笑和看不起的。

    每当这时,我都想大声高喊:我要读书!

    我不能读书,除了命不好,家里穷,我还找不到别的回答和解释。“我要读书。”我一遍又一遍地看傅老师送我的那本《我的大学》,它是我带在身边的惟一的一本书。

    可能是我刚刚离开学校吧,有好长一段时间,我经常想的是“我要读书”。有时甚至突然产生幻觉:我有了钱读书,我回到了“果子寺”学校……猛然一惊回到现实中,我仍在瓦窑上干活。

    我要读书,我有了钱就回到学校的想法,一年多之后,我在福州打工时,变得更为强烈,而且发展成想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上学读书了。

    在福州,我的生活相对安定,有了比较固定的工作,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人吃饱了肚子,就会想到别的东西,我吃饱了肚子就想读书,想办学校……我在建筑工地上,结识了一位厦门大学的学生,他是利用假期到工地做工挣学费的,他比我大两三岁,在一起挑砂浆、担砖头,我们成了好朋友。开学前夕,他约我同他一起去厦门玩,我高兴地答应了。

    从他的口中,我第一次听到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故事。到厦门后,他带我参观了风景优美的厦门大学,美丽的集美学校,建在波涛之中的陈嘉庚墓地,还有街道整洁如花园般的鼓浪屿……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和这样漂亮的海滨城市,我更被陈嘉庚先生热心办学、发展华侨和家乡教育的生动事迹感动,陈嘉庚是厦门人民崇敬的英雄。

    到厦门前,我想得很多的是:我要读书。到厦门之后,我想的已是让像我这样不能上学的孩子,能上学!从那时起,我便暗暗下了决心,除非我穷困一辈子,那没办法,一旦我有了钱,我一定要兴建学校,像陈嘉庚那样在家乡盖起漂亮的校园,像数学家何鲁那样帮助贫困学生……我在梦中不止一次梦到:在我亲手盖起的一座漂亮的学校里,小学生们在宽敞的教室上课,在鲜花遍地的院子里游戏……

    想不到,后来我真的赚了钱,发了财,有了条件,把办学校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家乡果子村的田野上,盖起了一座四层楼的漂亮学校。

    我经常在想,有美好愿望,有雄心壮志的人一定不是少数,但为了这些愿望和壮志,我们付出了多少呢?──我说的不是付出钱,是实实在在的有创造性的努力!

    打工潮是一页悲壮的历史,但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动作。

    有多少人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