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没有决策能力的领导者难以成功(2)(1/2)

    2005年4月,香港电视台正在热播维珍集团领导人布兰森公开选拔继任的实况节目,方式非常独特。从5万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16人,必须接受一系列挑战,比如从高空中的一个热气球通过独木桥走到另一个热气球上,在非洲野兽出没的荒野中,独自应付所有的难题。只有拥有果断和勇敢的特质,才能通过考验,最后才能成为维珍商业帝国的继任者。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极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果断和勇气,是一个成功商业领导人的必备条件,是做决策最不可缺的因素。

    在欧洲最大型的从事造纸技术的家族企业之一,福伊特集团中,有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经理刘明明,她是福伊特全球59位高层经理中惟一的女性。从1998年出任造纸技术业务在华首席代表以来,在短短6年时间里,将当时不足50万欧元的年销售额,提升到2004年4.2亿欧元,并且获取了中国高级造纸机市场上51%的占有率,超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

    刘明明的成功,离不开她果敢的性格。1998年,福伊特集团看到中国市场的远大前景。于是,考虑寻找一位对中国造纸市场有较深了解的中国人才,但是要派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德国人在中国做首席代表。当福伊特集团聘请刘明明做副手时,刘明明拒绝了,她说:“我能够胜任一把手。”

    考虑到当时德国方面的首席代表是技术出身,对营销和中国市场都不了解,再加上语言有障碍,肯定很难沟通。刘明明于是决定立即飞往德国总部,直接找董事会谈。在董事会,刘明明一共谈了2个小时,把她对中国市场和福伊特的现状谈了个遍,最后问所有的董事:“你们是看中用四年读的一个博士文凭,还是看中四年把破产企业扭亏为盈的能力?”就这样,她的果敢说服了所有的董事,1998年9月,她走马上任。

    刘明明上任后,福伊特在中国的销售额走出了一条漂亮的上升曲线。但是,这其中的过程却并不像这条曲线那么流畅。

    2000年,有一次,刘明明为了一个项目和老板吵了三次。福伊特刚开始进军北京时,市场一直没有完全打开,结果正好当时北京政府推出了一个技贸结合的项目。就是让跨国企业转让一部分技术,然后把项目给商家做。这对福伊特来说,本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是却遭遇了刘明明顶头上司的强烈反对。德国总部那边甚至对刘明明说:“你是为中国政府做事还是为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