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2节 嘉兴远见(1)(1/2)

    嘉兴破“界”

    以前——五县二区的嘉兴有如一只五指伸展的手。

    未来——三县五区的嘉兴却是一只握紧的拳头。

    沪嘉的接轨,无论在历史渊源还是现实基础上,都有着不可解的千丝万缕之纠葛。从曾经的观望、疑虑到现在的“无缝接轨”,嘉兴的夙梦正悄然连接现实。“吴”、“越”之争已然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合纵连横中渐渐淡去,嘉兴,在千载一逢的机遇面前焉能无动于衷?

    破界接轨,不失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一个突破举措。如果没有合理规划,使各地间形成优势互补,长三角经济带很容易造成地区产业过于雷同,最终会浪费长三角地区的黄金资源。应该让“汉界楚河”淡出长三角,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嘉兴的桐乡市境内,有一座边界桥是春秋时的吴越边境线。如今古桥依旧,河水静谧,桥边的界碑已被盗去,桥之南北都属于浙江的行政区划了。

    同样,在嘉兴治下的嘉善县北,太浦河成了嘉善和上海青浦的天然境线,只不过,由两地共同规划建造的太浦桥即将破土——连接两岸。

    嘉兴人接轨上海的夙愿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突破省际行政区划的实验在嘉兴与上海的交界处已经悄然先行,但步履艰难。

    1.

    接轨夙梦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在中央。”嘉兴人引以为豪的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经济发展的模式,嘉兴在浙江的地位都不可小觑。然而当地人谈论最多的却是接轨上海。“从接轨上海到融入长三角,是几代嘉兴人的夙愿。”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协作处张军处长说。

    改革开放初期,嘉兴作为沪籍知青返沪中转站便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亲情。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嘉兴人通过走亲戚、访朋友、请“上海师傅”,依托上海星期日工程师发展当地乡镇经济,可以说,沪嘉两地临时松散的合作关系起始于民间。

    1992年,苏、浙两省连接上海的高速公路分别完成规划。江苏的沪宁高速首先接通苏州与上海段;而当上海将沪杭高速修过枫泾省境15公里时,浙江境内的沪嘉段还是纹丝不动。其结果是,苏州当年就建立了国家级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几乎与上海浦东同步开发,很快成为招商引资的明星城;而嘉兴眼巴巴等到与上海接“头”时,已经是1997年。“嘉兴引资比苏南晚了五年。”

    这段往事中的说法在嘉兴当地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其一是当年曾有传言,上海会在行政区划上吃掉嘉兴,而烽烟不断的江浙间的竞争也影响到嘉兴的命运。从血缘上说,嘉兴的“越”地并不正宗,浙北经济命脉中至今仍流淌着或多或少的“吴”之血液。从浙江省历来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倾斜来看,“嘉兴也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边缘化的趋向。”嘉兴学院教授、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才庚分析说。

    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浙江省区域发展讨论中,曾经认定:上海中心地位的极化效应,会把浙江的资源吸走而让浙江空心化。在这个背景下,浙江省的政策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偏向宁波、绍兴而冷落了嘉兴和湖州。“省里把精力集中到北仑港和杭甬高速的建设上便是例证。”陈才庚说。

    “而政府层面的真正‘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