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神秘的依存关系(2/2)

各自承担一半的坏账风险,以便资助那些资金周转出现问题的中小型企业。

    愿望是好的,但是好处落在谁身上呢?现在有报道指出,受益的主要不是最有需要的中小型企业,而是银行本身和无需额外贷款的稳健企业。

    原来,银行先主动将这笔政府贷款借给先前已拖欠了银行贷款的企业,用这笔钱冲抵先前的借款,结果,它们以政府承担一半风险的新债,冲抵了银行承担全部风险的旧债。这样,银行就将过去放款的风险转嫁了一半给政府,而出现问题的企业,并没有拿到真金白银的贷款来周转。

    再有,资金周转越是困难的企业,就是越危险的企业,银行也就越不愿意借钱给他们。这笔“特别信贷”,最终也只能让财务稳健的公司受益。这个政策施行的结果,与当初拨款的初衷南辕北辙。

    我不是要赞成这种“特别信贷”政策,而是要指出一个事实,即当政府要从社会上拿走一笔钱时,政府不可能知道实际上这笔钱最终是谁支付的,所以“劫富”的方案,结果经常令穷人雪上加霜;而当政府给社会发放一些好处时,政府也不可能知道实际上这些好处最终落在谁身上,“济贫”的方案,结果经常是给富人锦上添花。

    其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关系总是微妙的,社会各成员在经济链条中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而要在事前准确地掌握千差万别的细节,是计划官员所无能为力的。

    确定自己在某方面无知,也是一种知识的进步。越能体会这种神秘的依存关系,就越不会自负地插手具体交易规划细节。但要人承认自己无知,不容易;对计划官员来说,就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