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经赢你的大学: 校园励志实录 > 铁肩担道义的“内参记者”

铁肩担道义的“内参记者”(1/2)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放弃了文学梦的陈海更喜欢当记者写新闻报道的感觉—一针见血,每一个字都充满力度,令人血脉贲张。而这些视角独特的新闻报道也让他得到了作为大学生的最高荣誉—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

    升入大四,严峻的就业压力让陈海开始觉察到不寻常的危险讯号。因为当时文学期刊的不景气,一心想当作家的他逐渐认识到,根本没有文学期刊敢要应届大学毕业生。

    陈海转移了目标,开始发一些更加“现实”的文章。从作家到记者,这个转换并不困难。陈海很快就得到给当地最畅销的报纸—《武汉晚报》写稿的机会,并且一开始就写内参—这也许是陈海写作水平的体现。要知道,内参都是给领导看的,而且所反映的大多是社会的阴暗面,这更需要写作技巧与能力。

    “我天生对社会的阴暗面比较敏感,所以当时所写的内参主题常常涉及到大学生思想危机、大学生同居堕胎、校园暴力等问题。用小说家的眼光看大学这个小社会,其实很有意思。”鲜活的内容和犀利的文风使陈海得到了内参主编的赞许,并和他长期约稿。当时,陈海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只是刚刚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兴奋感令他投入了所有的激情。

    一个学生因被怀疑偷了同学钱包,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被学校开除了。在了解到这样一个线索后,血气方刚的陈海马上收拾行囊,买了张车票直奔事情发生地—孝感。“怎么能够因为毫无证据的怀疑就随意处罚人呢!”陈海很气愤。

    当时他的身份还是在校大学生。有记者证,没有介绍信,陈海就这么硬生生地闯到了那所学校。在找到学校学生处处长后,他们一聊就是一下午。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采访完校方后,陈海觉得自己还应该找到那名已经被开除的学生。可是学校方面不提供该学生的任何信息,在人生地不熟的外乡找人谈何容易?

    陈海心里直犯嘀咕:虽然孝感只是个地级市,但要找一个只知道名字的学生,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怎么办?难道就此宣告这篇报道泡汤?不服输的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