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4节 性格类型(2)(2/2)

根汉曾经在他的《人格心理学》一书中这样论述:“几乎所有的人格理论家都赞同这个观点,即人格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惯常行为模式加以描述。在种种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反应定势的差异形成了各人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惯常行为模式才有可能使我们对人们的未来行为做出具有一定准确性的预测。当我们看到自以为熟悉的某某人做出一些反常行为时,就会无比惊讶地说:‘这不像是他干的。’当人们不再以过去的方式对某种情景做出反应,那么,我们说他们的人格已经发生了变化。”

    人格一词在英文中为“personality”,《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这个条目是这样解释的:“人格: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征)的有机结合,包括遗传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人们提出过种种关于人格的学说,用以解释一个人如何与他人相同和相异,以及是什么因素把某个人的各种异同点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模式。”

    如果用中文来注释“人格”,最妥当的词是“个性”。

    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对“个性”做了如下注释: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

    这些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个性分裂(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产生不正常行为。

    柯云路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仅因为他现在的处境不同,还在于他有不同的人格;不同人格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中,会对生活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性格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及决定的,最主要的有:

    (1)遗传因素

    这是生来就有的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血管中流有他家族父母的血液”。遗传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性格起着或大或小的决定作用。

    (2)社会文化

    一个人的性格无疑和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民族区域文化有着极为相关的联系,和他在社会中所处的阶层、地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3)家庭环境

    一个人得以成长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凝缩了的社会文化,它十分直接地、有力地铸造着一个人从诞生之日起逐步形成的人格。

    (4)后天学习

    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习惯的过程,就是接受社会文化与家庭环境影响的过程。

    (5)潜意识机制

    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深层心理学关于人格有过最值得探究的论述。无论是弗洛伊德本人,还是荣格或阿德勒等人,都对人格的潜意识机制作过种种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