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1章 为了千千万万受众的快感(1/2)

    以合适的手段,让受众感受到“符号”带来的快乐,是创意表现的目的。

    比如,大切诺基的目标客户“角**望”是“亡命之徒”(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去寻找新的规则),在一个系列创意稿上,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切诺基比喻成“吕布”和“赤壁的将士”,刀光剑影,残阳如血,用了“长坂坡”“赤壁”为文案标题。被与英雄、侠客相提并论,受众轻易就得到了“**满足”,从而喜欢这款车。然而,即便开上这款车,他还是办公室的瘪三,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所有人都认为“创意表现”就是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的代名词,需要文案和美术指导相配合。但是在真正的传播里,没有一个文字、没有一张图片的“创意表现”却比比皆是。比如,明星是靠传播来生活的,但是,几乎所有的明星都不会做报版来推广自己,而是把自己和很多新闻、绯闻、丑闻联系在一起,建立自己的符号,获得FANS若干,过上人模人样的生活。没有所谓“创意表现”的传播太多了,比如政客作秀,比如追女孩子的献媚,比如争取升职而主动加班,比如说服别人以达到对自己的信任,这些都符合传播的基本规律:给自己制定了符号,罗列出一大把特性,再精心包装自己的行为以让受众在自己的符号里获得快感。

    所有广告公司的文案、美术指导都应该感到无地自容,跳楼自杀。很明显,广告主要聪明很多,会利用很多事件来传播自己,获得符号。潘石屹的SOHO物流港到目前都还没有动工,就利用设计师扎哈的影响力开始传播了,以疯女人的争议性和知名度,让受众为此项目单相思;很多企业开各种奢侈的招待会、见面会、联谊会,既不是为了发布新闻,也不是为了见面,更不是为了联谊,而是在一掷千金中显示企业的实力,远比报版、电视广告有用得多,嫌贫爱富是人的天性,千百年来都没有长进过;很多企业都要把领导的题词放到画册的首页,国家级的还要做成硕大的铜字挂在大门口,不是因为领导们书法盖过王羲之,而是人人势力,狐狸都爱假虎威,显然,效果好过十个报纸整版的说服力。

    日本的CI理论、美国人的整合传播理论都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企业对外的每一个端口都是传播,发报版是,投电视是,立路牌是,请领导题词是,买一个“质量信得过企业”铜牌是,砸冰箱是,百万年薪请总经理是,国外拿个奖也是,员工穿着工作服打人也是。

    在故事中,我们一起感动落泪

    1.大众传播的秘密

    想想我们泪光闪烁、激情澎湃时,一定是听了某个故事,或是看到某个充满离奇折回的情节。我们可以对着一个失恋姑娘的酒杯感慨世事无常而黯然落泪,对着沿街乞讨的单腿男子去猜想苦难生活而施舍爱心,对着英雄的舍身之举而扪心自问软弱的退却,对着妈妈的刻画岁月沧桑的皱纹而心酸隐痛。

    但是,没有人对着华罗庚的数学定律而嚎啕大哭,没有人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理时欣喜若狂,也没有人将背单词当做听罗大佑情歌那样投入深情。很多人依靠耳光、体罚、棒棒糖的力量才度过十多年的寒窗生活,即便有学子求知若狂,也是想着金榜题名时的幸福生活,或者是为某种并不存在的理想而爱上黑咖啡的味道。

    前者是“大众传播”,而后者是“精英传播”,人们厚前薄后,倒不是在于传播的内容有问题。关键是,前者能很好的融入故事性。

    故事性使得“大众传播”特立独行,让天下的绅士、淑女都变成感性男和八婆女,传播内容像蒲公英一样,在他们嘴巴的风力下,流转四方。

    那些多愁善感的诗人、小说家几乎发现了“大众传播”的秘密,他们写道:“人生如戏,上演爱恨离愁,几家悲欢几家离合,而我们的故事,会变成历史长河上闪烁的一点光波。”也就是说,他们发现了“人生如戏”是戏剧,是游戏,而组成元素都是故事。一批优秀的作家因此变成故事大王,驾驭故事于曲曲折折中藏头护尾、超越意料之外后,又回归完美浑厚之中,笔尖流畅时观众流着眼泪微笑,笔尖顿涩时读者掩卷长息,比如《红楼梦》,比如《平凡的世界》,比如《上海宝贝》,比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都因为会讲故事而列为图书畅销榜。

    但是,先锋诗人的痕迹混入了传播界,他们对大众的故事视而不见,反而将自我的低吟当做根本,剥夺受众的快感权力而自己意淫起来,本末倒置而浪费广告费超过一半以上;或者是蹩脚的编故事人,其故事前后矛盾、幼稚天真、狗屁不通的程度使人怀疑其文语文从未及格,讲的故事连自己都骗不了,受众还如何给你面子?

    2.如何成为故事大王

    肯定地说,每一次传播都在讲一个故事,没有故事的传播不叫传播。故事怎么讲,请翻阅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关于记叙文的写作,二十年前启蒙恩师的教诲,被我们在创意表现时忘得一干二净,不能不说惭愧。

    人物、事件和场景,是故事的三要素。请看IBM的“你看到了吗”系列,场景是办公室、车间等生产第一线,人物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事件是IBM的“随需应变”为自己解决了大麻烦;请看戴尔彼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