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2节 上辅导班(1)(2/2)

司考培训班,因为司考成绩并不与培训的次数成正比。我们班有的同学每年都参加培训班,甚至能把不同老师讲同一门课的优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结果还是没有通过司法考试。

    对于后面的冲刺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如果自己有一套学习计划,并且没有完成,我认为最好不要去参加冲刺班,这容易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可能结果适得其反。我没有参加冲刺班,因为我给自己的定的计划没有完成,如果去参加培训班,太耽误时间。考试后我们同学在一起交流时,就有几位后悔,不但没有提高成绩,还耽误时间影响成绩。如果自己的计划已经全面完成,倒是另当别论。毕竟对一些重点和难点可进一步巩固,还可以仿真模拟体验考场的气氛。

    唐爱英:有的考生认为培训班没有什么作用,只要自己多看看书则行。我对此观点却不敢苟同,虽然我们上培训班的投入与收获未必能成正比,但经过名师们的讲解与点拨,至少有助于我们理解、记忆,也会有助于我们解题能力、技巧的提高,甚至能够押到题目,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我们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于培训班,同时在选择培训班时就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择辅导班的标准。考生们可从课程安排是否合理、信息渠道是否畅通、名师阵容是否强大(当然不是专业知识越博深就算是司考名师,关键还要看其对司法考试的研究与理解,并不是所有的法律专家与学者对司法考试的走向都有很深的研究)、历年成果是否显著等几个方面着重考虑选择与否;第二,选择何时上培训班。并不是任何时间参加培训班所取得的效果都一样,我个人认为考前两个月开学至考前1个月结束为宜,不要过早以防忘记。这样可以将你“贪玩”的心收敛,也不与最后冲刺复习产生矛盾;第三,选择何地上培训班。我认为如果当地条件允许的话,应选择在当地参加哪怕只是音像班,未必非上北京不可。因为到北京上课培训费动辄上万元,在京期间读书、生活也没有在当地方便,尚需花一部分时间在途中,对时间、经济较紧张的考生来说更是不可取。

    夏丹凤:我上的是法大的辅导班,老师都是北京请来的大师级的人物:阮齐林、刘枚、隋彭生、杨秀清、姚欢庆等等。课程安排得很紧凑节奏很快,课是讲得很精彩,但几次听课下来人不免有些疲劳,再怎么“动听”的课也令人有些昏昏欲睡,有打瞌睡的,也有呼呼大睡的,我也有几次昏昏沉沉的,可我都坚持住了。我知道,这是考生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之一。因为,老师上课讲到的地方都是重点,都是司法考试历年的考点所在。别以为考过的题目、考过的知识点就不考了,还是那句老话“重者恒重,轻者恒轻”,老师上课讲过的字字句句都要听清记牢了,那可是金玉良言啊。要想克服疲劳,除平时养好身体外,可以服用一些保健品,另外你应该在上课之前做好一些准备,譬如备着风油精、清凉油之类的提神醒脑的物品,嚼上几片口香糖,带一些吃起来没有声响的小吃和饮用水。对了,嚼口香糖还有其他作用呢,我在《参考消息》上曾看到过,科学家做实验证明嚼口香糖有助于记忆,嚼东西易使人分泌唾液,会增强记忆。

    辅导班听课也是有学问的。都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课前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再进行复习。但是,由于课程安排的紧凑,课后又有大量的题目要做,对于平时要上班的朋友来说,要想真正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相当困难的。那只能按照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进行取舍。我一般是这样做的:如果课后老师下发的题目是下次要评讲的,则你一定要保证将题目做完,因为这是考点所在,都是精华。如果是要等以后评讲的,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在平时空闲时再做,但是边复习边做题的效果较好。至于预习和复习,相对而言,我认为复习作用大过于预习,不过,这是针对我这种有过司考经历的人来说的。因为,在没有听过老师讲课之前,我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基本上是恒定的,对于一般的知识点都知道,只是还需要加强记忆,但对有些容易疏忽的重点自己不是很清楚,而对一些需要理解的难点则还需要点拨。因此,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我选择了课后复习,因为老师上课一定会讲到一些考点和难点,听完课后我对课程势必会有了新的理解,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再加上老师发下来的题目,结合这些题目进行理解和记忆,我想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