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0节 在校司考明星之路(5)(1/2)

    为了巩固前面两阶段的复习成果,我将第一轮复习的5本辅导资料重新开始了翻阅。因为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看起那些名家们给你归纳好的知识点更是得心应手,非常流畅。看到一个知识点脑海中就会勾勒起其他相关的知识,一般都是非常快速地翻书,碰到不十分熟悉的点就会停留一阵。通常一天就可以看完一本书。在连续翻完两遍后,开始对重点法条的强化记忆,也就是所谓的背书了。尤其对那些必考的内容,必须将其牢牢印在脑海里。当然,因为内容实在太多,记完了一遍,也通常忘了一半,这就需自己不断地翻书,不断地记忆,不断地积累。直到确保能记住。

    在知识点已经全面的掌握的前提,我就开始了为期7天的强化模拟题的训练。从学校的复印店买来了10套模拟试题。以每天1套的速度,做完了7套题目。并且对了答案,最重要的是将错误的题目都仔仔细细给分析透彻了。模拟考试既能训练实践技巧又能查漏补缺。在复习后期,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过在我做过的7套题中,确实没有发现特别好的题目。难度相当的也不多,不过可以增强信心。这时,我做完7套题前三卷平均分都在320以上。那时就基本确定过关是没问题了,问题只是到底能够超分数线多少?

    最后,我用了10天进行冲刺练习,终于迎来了考试那一天。9月18日上午考完了第一卷,感觉不错。中午没有休息。下午考公法卷,满怀信心步入考场,但并没自信地走出考场。因为,行政法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变态的难。几乎没有几个能够完全确定的。吃晚饭时和几个考友随便聊了聊发现大家对第二卷都没底。再一想,自己好歹也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别人也不可能会超过自己多少,也就放下了心。第二天,民法卷题目出得很活,很多看似简单的题目都有陷阱,稍不注意就会中圈套。幸好自己复习的还算好,大部分陷阱都被发现,还算顺利。我做题一般比较快,前三门都有1个半小时的多余,检查了两遍,改了一些题。下午考案例,前5道不难,后3道25分的大题,着实让我考虑了不少时间才动笔。基本上把整个卷面都给写满了。案例题是按点给分的,只要答到了点就给分,因而多答题,给分的几率就会更大。做完检查了一遍,看了一下时间,剩十几分钟,我交卷出场,松了一口气,“我终于过了”,我在心中大喊。

    第二天,普法网已将考题传到了网上,我第一时间将题目重新做了一遍,记下了答案。几天后答案公布了,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对了答案。前三卷312分,第四卷随便看了看,总觉得80分没问题。大舒一口气,可以安心了,静等分数公布。

    在长达3个月的备考历程中,还有很多小插曲。比如连看了几天书后,自然产生反感,一看到书就心生疲倦。于是就去上网,看碟来或找朋友聚餐来调整。平时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其他事打断复习计划等等。但也有非常积极的一些因素,在学习中,经常与考友们讨论些题目,既调节神经又加深了印象。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班主任为了加强我班同学的复习效果,还单独给我们班同学搞了一个小型的辅导班。通过串讲的方式将大部分的知识点给辅导了一遍。相当于自己又好好地复习了一遍,效果非常不错。

    等待也是一种痛苦!每天都不自觉地去普法网看看,企盼分数来临。12月3日班上举行拜师晚会,宴请我们德高望重的导师,在酒桌上不胜酒力,一到家我就昏睡了。凌晨3点钟酒劲过后,异常清醒,打开电脑,进入了天天守望的普法网。输入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106+99+109+96=410分,或许是考完就已经确定自己肯定能过了,没有出现想像中的狂喜与雀跃,只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热望又陌生的数字。赶紧给几个亲朋好友发短信报捷。

    今年“春晚”春联流行,笔者也送拙联一副:

    头次试试水,再次也失败,三次成功,司考不折磨人什么折磨人?

    一本流水账,三段苦经历,无数滋味,司考不锻炼人什么锻炼人?

    横批:考中成才

    赵秀秀:我的备考时间长达10个月(2003年11月到2004年9月),这当中平时要上课,寒暑假回家我不看书,所以实际上用来复习的时间大概8个月左右。对于那些已经有法律基础的考生来说,8个月或许有些长,因为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强化练习。而像我这样基本“一穷二白”的考生,提前准备是完全必要的。我的整个复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