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4节:老板时代的职场博弈之道(2/2)

涯规划领域的各方面。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了解真实丰富的资讯。

    本书提出的核心主张是:老板和员工的角色互换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要理解角色对象的地位、立场和角色责任,从而能够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发展出整合共赢的策略认识来。这种换位思考的思想贯穿着全书的每一个话题。例如,在谈到"名校对择业的影响"时,袁岳举例说:"在我去哈佛读书之前,留学生来我这里工作会有心理障碍。有一个留学生来面试,他问我:"你是哪里毕业的啊?"我说:"我本科是南京大学读的,后来在北大读的博士。"他说:"北大不算什么。我是从英国回来的。"我说:"你的那个英国学校我也不知道啊!"对方不屑地说:"你没出去过,当然不知道了。""这是从老板的角度说,老板有更高的教育背景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从员工的角度,袁岳也对名校生提出建议:"名校生如果有平和心态,那就会胜人一筹。如果名校生有卑微心态,就出类拔萃,就是头把交椅心态了。"

    这种换位思考和博弈思想对处理很多社会关系都有重要作用。博弈不同于对立:并不是老板支持的,就是员工要反对的;也不是一定是老板反对的就是员工要支持的。也正因为博弈,所以它也不用于同一:老板不能很简单地声言代表员工的根本利益,员工也不能以满足自己的利益作为唯一的思考出发点。这里,需要建立一种公开、直接、常规的沟通机制,设立相应的渠道与规范,确保老板与员工的主要意见有表达、交流的机会,最终达到凝聚共识与缩小歧议的结果。

    这个社会上没有绝对的老板,因为我们总是在某种地位与角色上受制于人----政府、配偶、行业协会领导、甲方、社区负责人、婆婆或者丈母娘;这个社会上也没有绝对的员工,我们多少担当着某些资源与决定的重要或者最终拥有者-----家长、项目经理、大男人或者母老虎、沙龙主持人、校友会会长。我们在这些角色游戏中逐步发展和成熟,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和达到多方共赢共处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任何有意于学习驾驭社会关系、运用社会资本的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