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要活出自己!(1)(1/2)

    访中国日报国际专家Caroline

    “也许是出于礼貌,你们(中国人)总是处处忍让,认为我们是客人,就可以谦让我们(外国人),这样实际上助长了一些外国人的嚣张气焰。他们在这里(中国)行为过分起来,比在自己国家更过分。因为没有人敢对他们的行为说‘不’。”

    巴义:您在中国多长时间了?

    Caroline:我是2002年2月来中国的。之前我一直在泰国度假。

    巴义:那您想象中的中国和您亲眼看到的中国一定是有很多不同了?

    Caroline:不同,是不同。以前,在伦敦,有一个朋友总是对我说:“啊呀,你一定要去中国一趟。中国实在太棒了!”我当时对中国还不了解。其实,对于大多数西方人来说,我们对中国都不是很了解。也许是政治和历史的原因,中国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比较封闭的,这种感觉一直到中国解放后也存在。我们甚至认为中国的普通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是在泰国度假的时候决定到北京玩的,原计划只在北京游玩一两个星期,然后回伦敦。但这一呆就呆了两年半。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我重新认识了中国,重新认识了北京。这种新的认识跟我以前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我对中国人的看法。以前,在我看来,中国人跟日本人都是差不多的。不管是穿衣服方面也好,言谈举止也好,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严谨而正式。但是,真的住下来,生活在这个城市,我发现北京人并不是像我原来想的那样。他们的心胸宽广、思想也很开放、对人友好礼貌,想法单纯。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容易。这种情况其实跟有些国家是很不同的。

    巴义:哦,那您觉得在交流上有什么不同呢?

    Caroline:在中国,人们喜欢触摸的方式。比如说,握手,同性之间的拥抱等等。

    巴义:是的。

    Caroline: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西欧国家之间也有很大不同。像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和北地中海的一些国家,人们更喜欢握手,拥抱彼此。但是,在北欧、英国、还有美国,人们这样就显得非常正式了。所以,当我发现北京人这么开放的时候,我真是很惊讶,这真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就开始读很多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尤其是包括有关英国在内的近200年的历史。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这些国家实际上与中国都有很深的渊源,这些国家更应该对历史有所了解,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你知道吗,一百多年前,我的爷爷是这里的军人。

    巴义:在中国?

    Caroline:是的,在中国。在中国的南方,大英帝国时期的。不过,早在70年前他就过世了。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这是中国给我留下的最早的印象。对于祖父的事,我一无所知,只有父亲告诉过我关于他的一两件事。我对中国历史也是一无所知。不光是我,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历史都什么也不了解,尤其是对中西之间的历史知道的就更是少得可怜。对历史的无知会带来很多问题,也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如果你对过去都不了解,你就难以理解现在。

    巴义:这样说来,可以说您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研究,尤其对中国解放前的历史?

    Caroline: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