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联想风云: 联想管理内幕 > 第73节:一场生死之战的前奏曲(1)

第73节:一场生死之战的前奏曲(1)(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柳传志脑子里想的问题,有可能和朱基的问题非常接近。让这两个人头疼的事情是同样的:中国人的购买能力虽然增长很快,但他们的购买**却没有相应地增长起来。这是比新技术革命更加紧迫的问题。朱基副总理在1993年制定的“16条”将高速前进的中国经济列车牵到一条可以控制的道路上,在1994年颁发大案的改革步骤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然而他在就任总理之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向中国企业的老板们交代,那就是,用什么办法让他们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

    整个国家都在经历“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折,这一变化的背景是商品在局部市场上的供过于求,计算机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我们已经提到,90年代中期是电脑进入中国家庭的历史性的起点,现在想要进一步说明,电脑市场上的竞争也在这一年里升级,即将成为一场令人恐惧的生死战。

    战争的前奏其实早就已隐隐作响。IBM公司决心以“OS/2 Warp”的800万用户与微软“Windows”的8 000万用户相抗衡。4月份,它在中国市场推出“OS/2 Warp中文版”,比尔·盖茨接着就用他的“Windows 95”和 5亿美元推销费,在全世界的电脑市场上闹了一个不眠之夜,又在1996年3月将“Windows 95中文版”推向中国市场。但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似乎更喜欢IBM。联想为自己生产的最新一代奔腾微机和“万全服务器”选择了“OS/2Warp操作系统”。可惜“OS/2Warp”很快就被证明是一场灾难,到了这一年9月,就连IBM也不得不购买“Windows 95”的许可证。

    除了操作系统的白刃战,这一年还有更多的应用软件和新兴的多媒体技术,后者在1995年夏季全国计算机展览会上被宣布为“未来世界的方向”;还有互联网,它在美国已经弄得人人兴奋,比尔·盖茨这一回是反应最慢的,可也在这一年12月幡然醒悟,给微软的全体员工写了一封叫做“因特网大冲浪”的信。在中国,政府一定是还没搞清楚它的含义,所以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