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联想风云: 联想管理内幕 > 第20节:“联想式汉卡”得其美名

第20节:“联想式汉卡”得其美名(1/2)

    1989年早期发生了一件激励人心的事。深藏公司档案室的一篇短文,证明此事就像一支空气清新剂,让人在“经济紧缩”的焦虑中为之一振:

    当我向公司的全体同仁报告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联想汉卡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时,我不得不说这是联想的呐喊!在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道路之后,我们终于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我们向倪总、秦老师以及计算所六室的同志们祝贺,你们十几年的追求终于得到了国家的承认。

    文章是郭为写的,其中“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一句,被好多人认为是柳传志的管理哲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与其说这是管理,倒不如说这是信念。汉卡获得一等奖的所谓“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道路”,正说明成大事者绝不可以轻言放弃。

    原来柳传志和倪光南对中国科学院在1988年为“汉卡”申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事始终寄予厚望,因为这既是了不起的技术成果,也是市场营销的需要。可是由50位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显然并不像柳传志和倪光南那样对汉卡一往情深,在一次秘密的投票之后,委员会只同意给予汉卡“二等奖”的荣誉。得到消息的那一天,柳传志异常愤怒,他认为评审委员完全不了解汉卡的价值,才会造成如此不公平的结果。

    “你去。拿下这件事。”他点着郭为说。

    他表示除非“委员会”改变成命,否则他将拒绝接受这个“二等奖”。人人都认为他是在虚张声势,只有郭为认真对待。郭为和李岚随即出马,后者拥有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文凭,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却对公关这行充满激情,也和郭为一样自信乐观。不过,两人很快就意识到,柳传志是在命令他们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评审的结果已经在报纸上公布,犹如覆水难收。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的那个张主任根本就不见他们,只派了手下工作人员传来一句话:“我们还没干过把二等奖改成一等奖的事呢,倒是有过把二等奖改成三等奖的事。”

    不过,郭、李二人还是在“奖励办”发现了对他们有利的东西。尽管委员会没有改变成命的先例,但从评审制度上说,却并非没有可能。有个姓胡的处长告诉他们:“你们想改这个奖,除非能够启动‘复议程序’。”这一程序要求至少有“委员会”里的10位专家联合署名提出申请,并且详细申明初审不当的理由。

    年轻人开始了游说专家的漫长历程。郭、李二人都是初进公司,又全都是计算机科学的外行,对于汉卡的种种奥妙根本说不清楚,不过他们拥有足够的激情和信念,又有柳传志调动整个公司的力量做后盾,还懂得如何利用媒体。在1988年的最后几个月里,报纸上不分缘由地登满了关于联想式汉卡的报道,都说这东西如何神奇,如何成为一座桥梁把中国人引进计算机的殿堂。《望》杂志说它“已经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北京日报》说它“已经行销到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开发动态》一会儿用专业术语说,“这是国内外汉字功能最强的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