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绪论(2)(1/2)

    然而,在我们看到业绩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在它发展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道路呢?蒙牛走过的道路并不轻松,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也有太多的勤奋与韬略伴随着这个企业的成长。

    蒙牛成立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乳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8000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刚诞生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当时蒙牛的创业团队募集到了10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为了打开市场,从这笔启动资金里,首先拿出了三个300多万。

    第一个300多万用在了蒙牛在呼和浩特市的广告宣传上。几乎一夜间,呼和浩特市的人都知道了蒙牛。

    第二个300多万,用在了对那些承包、租赁、托管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上。我们拿出标准、产品要求,利用别人的设备去生产,但品牌是我们自己的。

    第三个300多万被运用在了蒙牛自己“添置家当”上——蒙牛建厂一期工程的第一笔投入资金。1999年12月28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蒙牛的冰淇淋生产线就正式投产了。

    牛根生曾是伊利集团当时的生产经营副总裁,还召集了几位同样从伊利出来的老部下和别的人士,蒙牛八大创业元老均来自伊利,90%的中层干部来自伊利,如果没有伊利的多年培养,就没有今天的蒙牛。牛根生说:“我们来自行业里优秀的企业,有20年的经验积累,在原企业里我承担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广告工作,做起来相对有经验,发挥的也比较好。”

    如现任蒙牛监事长的白君被免职时任伊利包头分公司经理,现任蒙牛副总裁、冰淇淋公司经理的孙玉斌时任伊利冷冻食品公司经理,现任蒙牛总工程师的丘连军是伊利苦咖啡的发明者,现任蒙牛营销企划中心主任的孙先红一直主管伊利广告策划。

    有这么一批精兵强将的加盟,做起事来很老练。而别的公司寻找、培养一支互相契合、行业经验丰富全面的专业团队,也许要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蒙牛在起步时就具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蒙牛具备了。

    牛根生用人方面是行家,然而他又是一个借势高手,蒙牛一直把伊利挂在嘴上,蒙牛的产品宣传一开始就和伊利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第一个广告牌子写的是“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在冰淇淋的包装上,他们也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