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失败的免疫功能(1/2)

    成功有成功的内在规律,失败也有失败的必然性。

    1880年,法国农村鸡瘟流行,死亡率高达90%。

    巴斯德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决心找到一种好方法来挽救人民的厄运。他和助手从病鸡身上取下细菌,经过培养,给试验用的小鸡食用。

    小鸡吃了带菌的食物,很快死去。巴斯德断定:鸡肠是这种细菌繁殖的地方,鸡类是传染媒介。但在实验中,却有几只接受过菌液的小鸡竟然没死。

    巴斯德顿时很感兴趣,他查询了一下得知,助手给这几只小鸡注射的菌液不是新近配制的,而是放置了几个星期,毒性较小。巴斯德心机一动,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把微毒菌注射到小鸡体内,不仅不会使小鸡得病死去反而能获得不怕传染的免疫力。

    “预防接种”就由此发明,造福于人类。

    巴斯德的既被传染又不被传染的思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经历过失败,对后面的失败就可能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从而获得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一种名叫砷矾纳明的药能够治疗梅毒病和昏睡病,它的发明者是欧立希。欧立希在试制过程中遭受过605次失败,这使他痛苦万分,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坚持试验,终于在606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为了纪念自己的成功经历,欧立希把这种新药命名为“606”。

    成功与失败的差距,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