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心里有块石头(1/2)

    人不能忍受不幸才是真正的不幸。

    ——狄欧根尼兹

    心理压抑,是文明的产物。

    社会愈发展,科技愈进步,生活节奏愈快,人际关系冲撞频率就更高。如果生存空间过于狭小,那么,人与人的冲撞频率就更高。人与环境的矛盾愈突出,愈能产生心理压抑。

    原始人类特别天真,因为他们没有现代人的心理负担。或者说,他们没有现代人的“文明病”。他们生活的终极目的,一是生存,二是传宗接代。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很少有现代社会中那种人与人的矛盾。

    英国人弗兰·克斯说:“人类生活愈原始,就愈快活。人类变得愈文明,就愈压抑,愈痛苦。”所以,人们把心理压抑作为一种“文明病”,这是人类无法摆脱的“曼拉达圆圈”。

    心理压抑来源于“两种限定”。

    黑格尔说:“人类的压抑是它物限定和自我限定的结果。”所谓它物限定,指客观环境对人的限定。人在社会中生活,无论你职务多高,金钱再多,都不是绝对自由的,总受着方方面面的牵制与制约,包括了社会道德系统和社会权力系统的制约。

    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联系的本身,就有两个含义,一是沟通和交流,二是反馈和限制。社会愈发达,网状的联系程度就越紧密;通讯越发达,地域联系就越紧密。世界在发展中变“小”,生存空间也将变“窄”。

    于是,产生心理压抑的强度比任何时候都大,而且持久。

    “人 墙”

    所谓“人墙”就是它物的限定,或者说,是“个人角色”与社会的冲突。

    换句话说,就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诸如,提干、晋级、留学、招工等等,这种由“供求关系”引发的矛盾,尤其在一个人口众多、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里,如果操作缺乏公平和公正,必然造成“个人角色”与社会的冲突。

    其二,是人际关系的冲突。生存空间窄小,人与人的冲撞在所难免,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俗话说:“无事生非”,核心就是“无事”,而“生非”就成了无事中的“事”了。无事找事,无话找话,东家长西家短,打小报告,告黑状……所有这一切,是人类过剩精力的非正当发泄,非公平竞争的阴暗心态。以损害他人为前提,达到“利己”为目的。这种心态,直白地说,就是“我要活下去,你别活下去;我要活得好,你别活得好”。

    更有甚者,在人浮于事的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往往为了一个调资名额,为了一个提干指标,一些人不仅仅做“损人利己”之事,还要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这种“双重阴暗心态”就是“我得不到的东西,谁也不能得到;我活不下去,谁也别想活下去。”这是“酸葡萄”的心理。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说:中国人像装在筐里的螃蟹,你夹着我的头,我夹着你的脚。我不能动,你也动不了。要生都生,要死都死。谁敢出头,就敲掉谁。谁敢跑在前面,就打断谁的腿。

    中国民间俗语中,有“枪打出头鸟”的训示,有“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告诫。这说明,这种心态,不始于今天,而在遥远的过去就已经形成了。

    所以,没有勇敢者的第一个发言,就没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心理学上把这种心态叫做“从众心理”。具有“从众心理”的民族,会扼杀冒险精神和开拓勇气。你说,在这种心态下,谁敢第一个去吃螃蟹?

    如果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瓦特的蒸气机,没有爱迪生的电灯,没有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