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认识你自己(2/2)

一个展览中心,人挨人,人挤人 ,挤得水泄不通,挤得就像上班高峰时的公共汽车。这里看不出知识的尊严,那些寒窗苦读 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们,在这里沦为人肉。很快我和同学就挤散了。

    我已经记不起来那一天自己带着几份简历,投出去的并不太多。因为去晚了,很多招聘展位 早已经人去摊空,不过这并不能削弱大家的热情,更多焦渴的目光更加倍地集中在了剩余不 多的职位中,每家还在招聘的展位前都聚集着一层层的人,比人还多的是摞起来的简历。

    不只如此,很多单位则在桌子上立上了一块牌子,明确地写上了各种条件,比如“只招收男 生”、“不能解决户口”,好不容易我挤进了一个和自己的专业多少相关的媒体单位的招聘 展位——《中华英才》杂志社正在此招聘记者,一问说是可以解决户口,但是只接收硕士以 上学历。

    混乱之中,我把简历递了上去,招聘人员也没多看,就收了。

    回到宿舍,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应聘得失,有的同学一份简历也没有能够递出去,他 们准备得也确实不是很充分,简历大都只是一张纸。

    当时有一个同学知道我把简历投进了《中华英才》显得有些吃惊,他说他也注意到了这家单 位,可是人家明确说了只收研究生。他帮我总结:就是因为简历做得厚,才得到的机会。

    几个月后,当我已经到《中华英才》报到了,当时招聘我的人还在说:“咦,当初我们是只 准备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怎么把你这个本科的简历收了?想起来了,你简历做得那么厚, 还以为你是研究生呢。那天人多也没来得及细看,就让你漏进来了。”

    浑水摸鱼将简历投给了《中华英才》,其实心中并没抱什么指望。回来之后,每日还是忙着 四处找单位,甚至监狱的看守工作我也考虑过,因为说是可以解决户口(很自然,在最初找 工作的时候,人是很难避免投机心理的)。

    突然有一天,《中华英才》通知我去笔试。题目是当场写一篇你最熟悉的人物的二三事。我 记得我写的是我尊敬的师长路宝君,因为有真情实感,自己觉得写得还不错。

    写完之后,当日无事便回去了,等了两个礼拜没有下文,心中觉得没什么戏了。

    突然有一天接到了电话,说是去《中华英才》参加面试。当日的情景,迄今印象深刻,本来 以为闯到了第三关,应该把握颇大了,去了才发现竟然有上百号应聘者在等待老总一一面试 (这已经是经过筛选了,据说那次应聘一共收到了上千份的简历)。我亲眼看到应聘现场的 上百号人不是人大的研究生,就是北大的双学位,我至今还记得一个女孩的话:“我是以第 二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国际政治专业,后来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的北大国际经济专业的双学位 ……”

    本来我还觉得自己颇有实力,现在才觉得卧虎藏龙,如此人才济济,一问用人单位一共能招 几个人,结果心中凉了大半截,工作人员说,一共只招4个应届毕业生,其中只给两个解决 户口。

    也就是说,机会只属于百里挑一的幸运儿了。

    这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帮了我的忙。

    前面说过,应聘者要注意和工作人员的交流,而且态度要诚恳而谦虚。一位姓彭的工作人员 ,对我印象还不错,就一起聊了几句,当时旁边还有两个人大学经济的女研究生,有意无意 地,彭说道:“在咱们单位,工作干得怎么样很重要,但是,让领导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一刹那,我知道了这场游戏的规则。这是我那一天所听到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如果要想把握 住这一次机会,彭的话就是对我最重要的一次点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由局内人说出来的 “标底”。

    我看了一眼那两个人大的同学,她们眨着眼睛,也许并没有在意彭所说的这句话,我开始知 道自己的竞争策略了。

    面试的时候,我和总编说了很多,总编也问了我很多关于杂志的看法。不过,最重要的应该 是下面的这一句,这是我当时有意说的,所以直到今天还记得。“我相信今天来应聘的人, 每一个人的才能都足以胜任这份工作,只是看谁更加幸运。我不是最优秀的人才,但是我会 是最合适的一个。您知道,优秀和合适是两回事。优秀的人很多,但是优秀的并不一定就是 合适的……”

    说这话的时候,我注意到总编眼镜背后的目光一亮,心里知道已经离成功不远了,因为我知 道我看到了总编的底牌,而我手里的牌是以实力当后盾的。

    当我工作了几年之后,我常常在想,那一天如果没有彭的那句话,也许我的人生走向就会完 全不同。彭是对我生命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后来当我和彭成为同事的时候,我也依然 对彭相当的尊敬和尊重。因为他曾经是我的“贵人”,所谓的“贵人相助”,其实往往就是 一句话,虽然彭本人可能早已忘了那天他说的那句话了。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应聘之日,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处于知己而不知彼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谁能先于所有 的竞争对手,知道总编手中握有的牌,谁就赢得了竞争的先机。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个解 决户口的应聘者,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毫不出众,但以勤奋给总编留下深刻印象的社科院的研 究生。

    我的应聘成功固然有幸运的因素(比如更优秀者有了更好的机会,从而将这个机会让给了我 ),但是,其实也有必然。竞争中的成功,几乎少有侥幸。随着涉世日深,我有了更深的体 会,决定一件事情成败的,很多时候都不是大人物,而是关键时刻的局内人。应聘有如一场 战争,有时候一条信息就足以使人占据巨大的优势,而情报,是所有战争获胜的关键。

    请记住:如果你在为寻找工作而焦头烂额、身心疲惫、手足无措之时,一定不要忽视或轻视 用人单位的普通工作人员,也许你所需要知道的最要命的一句信息,就含在他们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