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并购之路(6)(2/2)

不是特别亲近,但是作为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主席,她对李文的慷慨捐献十分感激。艾得尔森全盛时期曾是好莱坞的创始人之一,1989年他将电视制作公司荷利马电视制片公司以13亿美元卖给史蒂夫·罗斯,此后过着半退休的平静生活—从1992年和芭芭拉·沃尔特斯离婚后,艾得尔森将全部感情给了他的新(第四任)妻子—37岁的希尔·尼西斯,当时他们刚有了第一个孩子。

    在其余的7个董事中,罗本·马克是李文的眼中钉、肉中刺。60岁的马克是考尔盖特-派尔毛利夫公司任职很久的CEO和主席,他精明、固执、刻薄,并且能迅速挑战李文。马克很粗暴,说话粗鲁,是个理智的纽约人,所以其他董事不太喜欢他,因此作为李文的对手他很少取得什么大成就。他的反对经常被温森特压倒,然后特德·特纳会嘲笑他,但只有一小部分是开玩笑的成分:“罗本,你是做牙膏的!你懂什么?”

    特纳,就是特纳,很可能是时代华纳董事会最难猜测的董事。有时他突发奇想,会投李文的票,但有时候他会失去控制和一贯的冷静,对李文的错误和疏忽大声地咆哮。但是特纳在董事会没几个同盟,他通常是孤军奋战,他惟一忠诚的支持者就是67岁的小卡特尔·巴卡特。当时,巴卡特在纽约银行做CEO和主席时,他就曾支持有线事业,同意给特纳广播公司和约翰·马克的电视传播公司大笔贷款。特纳将公司和时代华纳并购后,在董事会得到两个席位,一个给自己,另一个则在他的朋友和顾问约翰马克的建议下,选巴卡特担任另一个董事。

    这样,就只剩下4个董事了,65岁的杰拉德·格利威尔德和57岁的史蒂芬·波伦巴赫。他们于1997年加入时代华纳的董事会。当时,人们认为他们会动摇保守的时代华纳董事会。那时《商业周刊》刚刚将时代华纳董事会评为美国25个最差的董事会之一。格利威尔得十分能干,他是UAL(联合航空的母公司)已退休的CEO和主席,以及克莱斯勒公司的前副主席,他曾把这家汽车公司从破产的危机中拯救出来,所以他可以为时代华纳贡献多年的经验。但是他们并不热心于董事会的工作。他忙于创办一个私人债券基金,他既不过问时代华纳的具体经营,也不挑战李文。而另一个人,波伦巴赫,是希尔顿酒店公司的CEO,确实遵守了他的诺言。身为贸易家,他拥有广泛的好评,在财务上又很精明,而且深得人心,他可能是时代华纳最好的董事。前美国交易代表卡拉·海耶斯和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前CEO和主席迈克尔·麦儿斯也是一流的董事,但是在一个13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里,3位董事并不能带来太大的影响。总之,时代华纳的董事们根本不是李文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