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幽默的六大招数(1)(2/2)

命不凡的坏印象。萧伯纳此时充分展示了其应变才能,巧用因势利导的招数,凭借观众对他的信任与支持,给予他的掌声和喝彩,把挑衅者推向群众的对立面,使其孤立无援,狼狈而逃。

    招数要领:在一些论争场合里,应该时刻注意周围群众的情绪,尽量调动群众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巧妙地使出“因势利导,诱敌深入”的招数,寻找出一个突破口,借助群众的力量,给对手精神重压,使之无回击之力。

    >> 第三招:充愣装傻式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担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华盛顿的电话,被告知,他的朋友,代表新泽西的议员去世了。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即取消了自己当天的一切活动。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一位政治家的电话。“州长,”那人支支唔唔地说,“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好吧,”威尔逊慢吞吞地说,“要是殡仪馆同意,我本人完全赞同。”

    很明显,那位政治家想要代替的“位置”是政治地位。威尔逊是不可能不知道,他故意充愣装傻,把打电话的政治家所要代替的“位置”,利用语言的歧义说成是“死人躺下的地方”,既让那位钻权者啼笑皆非,也给予他有力的嘲弄。

    再举一例。某人拿了一份诗稿到报社要求发表,编辑看后说:“这首诗是你写的吗?”那人大言不惭地说:“是的,每一句都是我写的。”编辑装作很认真地说:“泰戈尔先生,看到您我真高兴,还以为您已经死了很多年啦。”

    面对抄袭泰戈尔的诗作且厚颜无耻者,若编辑直接指出:“你这首诗是抄泰戈尔的,我们不能发表。”那会显得很平淡。这位编辑对抄袭者所言看似疯话,实则颇具幽默意味,对抄袭者从精神与人格上都进行了辛辣挖苦,还体现了编辑个人极深的文化涵养。

    招数要领:装傻充愣是答非所问的一种,即回答别人问题时,利用语言的歧义性和模糊性,故意错解对方的说话,问东答西。这种说话方式在回答对方的问题时,往往都会出奇制胜,产生特别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