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收到信的加西亚 > 陈秀枢:做“双栖”总经理

陈秀枢:做“双栖”总经理(1/2)

    2002年的春节刚过,中国微生物和微生态专家陈秀枢教授即匆匆离别浙江老家,只身飞往昆明。在那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昆明一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以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他在公司中占有20%的股份。

    与其他一些以专家身份下海的企业家一样,陈秀枢也喜欢下属叫自己“陈教授”而非“陈总”,但比较专家和企业家这两个角色,陈却更钟情企业家,他说:“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专家型企业家。”

    从卫生员起步的微生物专家1996年下海前,陈秀枢埋头做了22年的学问。但他的学问是从做部队卫生员开始的。

    1974年,陈秀枢高中毕业,当时高考尚未恢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军人父亲给儿子指了一条路:“你去参军吧。”联想到自己当年舞文弄墨,在部队也算是个知识分子,但离开部队后什么也不是的“前车之鉴”,父亲还给了儿子一条忠告:在部队一定要学技术,哪怕是当个汽车兵,今后会开开车、修修车也好。就这样,陈秀枢穿上军装当了一名卫生员。

    参军后不久,陈秀枢被派到浙江丽水医院学习医学检验。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显微镜,看到显微镜下面的微生世界。此后的十一二年,陈秀枢说自己都处于入门打基础阶段。

    1977年恢复高考,陈秀枢一心想圆大学梦,却被团政委“卡住”了,政委说:“考啥,上了大学回来也就52元工资,明年我就给你提干。”

    大学没考成,陈秀枢难免有些伤心,但现在回过头去,却极可能是避免了人生航向的一次偏差——1978年,陈秀枢果然被提了干,第二年又赶上在职干部培训,被送到南京军区军医学校接受3年的正规教育,1982年毕业后,进入浙江最大的医院117医院工作。

    在这所医院,陈秀枢的“学问生涯”开始真正打开大门。让他念念不忘的是在这里的两大收获:一是跟一批解放前的老专家结了缘,耳濡目染,学到不少“真经”;二是自学完了几十门大学本科课程。近3年的时间,他和女朋友一个星期才见一次面,电影几乎没看过,做的读书笔记却堆起一人多高,把前来检查在职干部自学情况的助理员都看呆了。1985年,陈在上海接受了一年的英语脱产培训,紧接着又是半年的研究生课程培训。

    命运是如此的环环相扣,将陈秀枢送入医学殿堂。1986年下半年,他一鸣惊人,研究出一种可替代进口专用仪器的血液试剂,荣获全军科技成果三等奖,令他直到现在也感到自豪的是,这项成果的各项指标、参数一直沿用至今。

    这以后,陈秀枢潜心微生物和微生态领域研究,先后出成果20项,发表论文40多篇。

    1997年,40岁出头的他已是国内颇负盛名的中青年专家,但也就是这一年,他做出了辞职下海的决定。

    下海三年三次败走资本,靠卖专利淘到第一桶金

    陈秀枢说:“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多以后,我一年至少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在全国飞来飞去,到处讲课做报告,我自己都感觉到有点飘了,找不到自我了。我觉得,自己再这样下去,国家只会多一个坐而论道的老专家而已。”

    除了这种令人不安的“轻飘飘”的感觉,忆及当初下海的原因,陈秀枢说还有一段“题外话”:1986年,他的第一项成果出来后,不少同行前来学习取经,陈秀枢像活雷锋似得热情得不得了,和盘托出不说,还生怕人家没听懂没学会。然而没多久,就有人在他这项成果的基础上掘到了金矿,赚了好几百万元。

    1997年,陈秀枢只身前往广东,身上只带了3 000元钱。他的一项成果——人体微生态保健品被一家企业看中,项目立项后,又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奖和3 000万元贷款支持,他的产品比三株、昂立还早,只可惜投资方心思不在这上面,只是拿了项目去融资。

    无奈之下,陈秀枢移师深圳,但没想到,产品都开始做市场营销了,而且头三个月回款就有30多万元,势头相当好,新的投资方却突然抽走资金。资本再一次把陈秀枢给蒙了。

    1999年,陈秀枢又转战到北京,这一回投资方利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