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收到信的加西亚 > 于松岭:只做教育的亿万富翁

于松岭:只做教育的亿万富翁(2/2)

京的二次创业。

    于松岭在哈尔滨的剑桥学校已经有30多辆校车接送学生,可到了北京,他先向别人借了辆旧自行车,又给一起干活的同事们买了6辆新自行车。妹妹、妹夫来北京看他,正碰上大雨,于松岭推着破车披着塑料雨披冲进招待所,从头到脚都湿透了。妹妹、妹夫吃惊不小:“把你调来当院长,你咋弄成这么个狼狈相?”

    学校购进的各种实验室设备、桌椅、床板、被褥经常半夜到货,于松岭就领着校工们干到后半夜,第二天照样接待家长咨询。为了节省开支,于松岭和全校9个员工粉刷教室,把上千张床板扛进宿舍,安装好所有设备、桌椅,硬是没请一个劳力。于松岭说道:“我觉得,一个人开创事业必须要有点精神。”

    报名的日子到了,学校准备了900个床位,报名的学生却有1 700多人,于松岭不得不开了几次家长会,向他们推荐别的学校。此景令教委很是起疑:“中山学院快倒闭了,怎么今年突然这么红火?”派了14个专家来校,分66项进行评估检查,专家们的结论是:“不能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北京一流的。”中山学院第一年自考,高数一科全校就有6个学生拿100分,门门功课通过率都在80%以上。

    回家乡重新出发

    2001年,于松岭在哈尔滨买地,投建45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剑桥教育园”,预计总投资3亿元。2003年9月,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

    于松岭对事业前景的信心来自15年来对两种教育体制的深入体会。他觉得,和公办教育相比,私立教育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体制灵活。他还说:“民办体制决定了我们决策快,行动快,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必须有、也能做到自己有特色,以特色求发展。”剑桥中学的第一张王牌是“升学”,2002年800多学生参加高考,录取率93%,一半以上进了全国重点。现在于松岭又与哈尔滨音乐学院等院校联盟,打出“艺术牌”、“国际牌”……

    中国的私立教育市场还很不规范,良莠不齐。一方面需要政策引导,另一方面全民对私立教育还有一个认识过程。私立教育还会有很长曲折的道路要走。但于松岭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周璐

    点评:

    ●●●●●●●●为理想还是为企业奋斗?

    于松岭不是中国教育体系中受到重视和培养的规范的教师。虽然他在这个本不应该属于他的队伍中生活工作到35岁,虽然他也获得了在这个队伍中的一些良好评价和荣誉称号,那不过是对他试图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应有的回报。而在随后下海的17年中,他一定经历的是另样的人生,这一点在文中完全可以看到。

    作为一个企业家,于松岭是这样总结自己的体会的:决策快,行动快,有特色,以特色求发展。我们不妨看看他是如何在这个市场上跟随利润的引诱来获得今天的发展的,他做过俞敏洪新东方的事情,因为当时学习外语的市场巨大,消费者众多,而市场中可以有规模地提供服务和产品的企业少,因此,于松岭获得了“第一桶金”。出国热高涨的1989年于松岭办出国培训班;1993年电脑市场刚刚起步,他又瞄准了计算机培训市场。他与俞敏洪也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都亲自贴过招生广告,都亲自在第一线上战斗,为自己的事业拼命,可见马克思说的多么英明——资本家的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血与泪。好在,俞敏洪还有于松岭都坚持了下来。俞敏洪走的是一条专业教育的方向,而于松岭走的是广种薄收的多元化发展的路,各有千秋,各有命运。

    于松岭最后的话:中国私立教育市场还很不规范,良莠不齐。私立教育还会有很常的曲折的道路要走。他这个话一定是发自肺腑的,因为他深感不规范的弊病和企业经营的困难,但不能忽略的是,也恰恰就是这个不规范的市场仍然存在着巨额投资回报的商机。

    (圣路可商务顾问公司首席顾问 孙路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