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九节 决断思维(4)(2/2)

国独立战争之后,总统就发现一个问题:在美国北部的密西西比河口,有一个大港口新奥尔良十分重要。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大动脉,也是交通要道,如果被别人控制了就不利于美国的独立。而恰好这个港口受控于当时的军事强国法国!

    总统想尽办法要把这个港口夺回来,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协商不行的话,美国就同法国开战,实在打不赢,就联合英国对法作战。

    这个时候,总统恰好有个朋友在法国,是个精明的商人,总统就写信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商人朋友。商人回信说:且慢,先不要打,你可以先试着将港口买下来。

    于是商人就写信将情况告诉了法国的外交大臣,谁知道外交大臣一口就答应了,还问其他的地方也卖,他们买不买?

    总统派去的特使纳闷了,先派人去调查,原来是法国要同英国打仗急需军费!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就对法国外交大臣说:“这些地方我都可以买,但只出6000万法郎,多了就不买!”

    法国急着用钱,需要赶快把这些地方脱手,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比美国更大的买家,就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美国只花了6000万法郎(合1500万美元)就买得了半个国家的国土。而当初总统光计划买新奥尔良港一地,就要花3000万美元呢!

    无数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看清情况,相时而动,因时进退。

    六、“识大体”与在行动中完善

    明治维新时代名将秋山真之海军中将认为:思维的关键在于思考“事物之要点是什么?”——

    “人的头脑并无优劣之分,起决定作用的是抓取要点的能力及丢弃无关大局的事物的胆识。”

    这说的就是决断的“识大体”原则。即:看问题要从主要方面看,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掌握人要抓关键人物,评判人物要看主要方面,手段也要是主要的手段,重视“势”要强于重视“子”等等——关键不在多,而在“要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要像袁绍那样“多端寡要”,更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统一了全国、但“两代而夭”的王朝。一是秦朝,一是隋朝。隋朝之亡,根本上在于隋文帝在选择接班人时,只重细节不看大体,决定将太子之位给予后来荒淫无度的隋炀帝。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节俭君主,皇后嫔妃都穿洗旧的衣服。隋文帝乘坐的车子以及其他御用物品,如果有破旧的,随即下令修补使用,都不重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