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九节 决断思维(3)(2/2)

事者不谋于众”。我们企业家就应该这样,可事实上很多人优柔寡断,遇到问题总请教这个,请教那个,殊不知,别人不担风险,与你自己承担风险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你惟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自我做主!

    决断首先是谋与断的辩证统一。谋是断的基础,断是谋的聚焦。谋是准备,断是驭力点。

    曹操在东汉末年能崛起,并在三国中处于最强地位,最重要的一点,是“集重智而明决断”,为此,他不仅注意个人考虑问题时重视多样性和独创性,更重视智囊团的作用,在他的身边,网罗了郭嘉等一大批一流的谋士,因而有问题时总是征求多方意见,再来择优。与此同时,在谋的基础上,当机立断。

    有个成语叫作“房谋杜断”,“房”为房玄龄,“杜”为杜如晦,是唐太宗李世民智囊团中的两个核心人物,前者奇谋迭出,后者剖断如流。谋是多样,断是择要。谋是发散性思维,断是聚合性思维。在决断思维上,体现了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最大结合。集重智:发散,虚心。善决断:复合,承担。

    但是决断思维,必然有一重点——谋服务于断。断又必须服从于决——所有判断,都必须有决心实施才有价值,是故,“决”列于“断”前。建立唐朝最关键的人物,不是“房谋杜断”中的房,也不是其中的杜,而是善于利用他们、并能“决”的唐太宗。

    拿破仑有句名言:“一位指挥官如果想在辩论与会议中寻求决策,必将导致一个最坏的决断。这个决断也许是谨慎的,但也几乎是最怯懦的。所以,就指挥官来说,真正的智慧在于坚毅的决心。”它说明:决断来自决心,决断的价值也取决于决心。

    于是,谋、断、决,组成了互相联系、并逐步推进的一体。最关键的,还在于“决”。决是决心,是勇于承担风险、压力的决心。一般人躲避决断或者匆忙决断,无一不是畏惧承担的产物——由于害怕风险,就躲避决断,由于要决断总是伴随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总是匆忙决断。

    做决断是一件孤独的事,决断就是意味着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最终做决定。

    可以反思一下你是不是有遇事不自己进行思考、而急于找朋友商量的习惯。如果有,说明你还缺乏“聚焦于决”的意识。决断,必须从学会“自己拿主意”开始!

    五、因时进退

    从行动的形态上讲,进、退、不动是决断结果的三种形式。而这三种形式,却是最需要考虑的决断形态。

    “进退乃存亡大事”、“洞悉进退为圣智”。

    日本首富堤义明亦言:“最重要的是巧妙懂得进退。也就是说:胆大心细并洞察先机。倘若无法做到这两点,那么就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