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八节 建设性思维(1)(1/2)

    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维

    “全胜策”的最大价值法则

    抑制盲目冲动

    当两条路摆在你面前时,你要选择第三条

    即使你成功,也要使对手心服口服

    互利共生

    善用加减法

    我给中央直属机关38个部委的高级领导做过一个培训:“自我超越——中直机关的领导干部如何进一步提升领导力”。其中特别谈到21世纪领导学的三大革命:变革思维、系统思维和建设性思维。

    其中特别强调建设性思维,因为这不仅是全球的一种走向,而且与中国当今的社会更是密切相关。

    一、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维

    建设性思维方式的第一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从整体上获得最大效益。

    我们经常提到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市场经济”……都是建设性思维的体现,可见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维智慧。在中国,从革命时代进入建设时代,毫无疑问就需要有建设性思维作为智慧的指导。

    邓小平的许多理论,如“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国两制”都是建设性智慧的高度体现。

    而在商业中建设性思维就更重要了,处理各种矛盾,追求共赢、双赢都要运用建设性思维。

    那么,建设性思维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二、“全胜策”的最大价值法则

    既然建设性思维要求利益最大化,我们就说是一种“全胜策”的智慧。

    “全胜策”是针对策略而言的,东西方存在差别,我们可以从两部兵法窥见一斑。

    东方的代表是中国的《孙子兵法》,它的最高原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具体体现是“兵不钝而利可全”,要求“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最高目标是全我以存,全敌以降;“上将攻心,中将伐谋,其下攻城”。

    而西方却恰恰相反,它是以克劳斯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的,它则主张无限制地使用暴力去摧毁敌人,他们的“全胜”就是竭尽全力的杀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战而胜的兵法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价值,而西方的兵法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