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要树立防止受骗的意识(2/2)

  兄弟俩听了这话不禁喜出望外,对牧师说:

    “您有何高见?”

    牧师说:“我有一个朋友,看在我的面上,他是可以支援你们需要的周转资金。”

    兄弟俩说:“您真是个好人,真不知拿什么感谢您呢!”

    牧师问:“你们要多少钱?”

    梅里特说:“42万元。”

    牧师很快就写了封借42万元的介绍信。

    兄弟俩问:“那么利息怎么计算呢?”

    牧师大方地说:“我怎能要你们的利息呢?这样吧,比银行利率低2厘。”

    兄弟俩简直不能相信,有这样的好事降临在他们头上。

    牧师拿出笔墨立了一张借款字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证。”

    梅里特兄弟念了字据,觉得没有什么遗漏后,便在字据中高兴地签了字。

    半年之后,这位牧师又来到梅里特兄弟家里,一进门,他十分严肃地对兄弟俩说:“我的朋友是洛克菲勒,他早上给我来了电报,要求马上收回那42万元贷款。”

    梅里特兄弟此刻哪来的42万元偿还呢,只好被逼上法庭。

    原告律师说:“借据写的是考尔贷款。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收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要比一般贷款低,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者立即还清所借款,或者宣布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俩只好宣布破产,将产业出卖,买主当然是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梅里特兄弟在创办铁矿公司之前知道严守秘密,恐有人捷足先登。这一步走得对。然而,当铁矿公司办起来之后,他们却放松了警惕,铁矿依旧为许多人艳羡的。

    在困境中,谁都希望有个人能拉自己一把,而步入商场,人人为利而来。久不来往的牧师突然来了,且如此慷慨大方地提出予以帮助,在这个时候,梅里特兄弟已经为资金的短缺而弄得焦头烂额,有人相帮的惊喜冲昏了他们的头脑,失去了作商人应有的警惕,这一点是十分可悲的。

    当提出贷款之后,那利息是如此之低仍旧未能引起兄弟俩的怀疑,这不能不说是可悲的。且借据中也未写明借款期限,兄弟就在这种不应粗心的地方粗心,终于拱手出让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铁矿公司。这个教训是惨痛的。

    犹太人认为,要信守诚实之道,不可用欺骗的手段获利,同时要防止别人欺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