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二章 让生命更平凡(3)(2/2)

的意义,使自己过得更为安然和快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列子》中有一篇寓言,把“力”和“命”虚拟为两个人,对人生问题进行辩论。

    力说,人的贫富贵贱,穷通寿夭,都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呀!这是我所能做到的事。

    命说,即然如此,那么彭祖的才能比不上尧舜,而他却能活到八百岁;颜渊的才能高于众人,而只活了三十二岁;孔子的品德无疑高于诸候,却穷困一生;殷纣王极无品德,却高居帝王之位;季札是吴国的贤士,却一直无官;而蛮横的田桓却占有整个齐国;伯夷叔齐都贤,最后却饿死在首阳山上;鲁国的季氏虽恶但巨富,你要是有能力来改变这一切,为什么不去改变它呢?”

    寓言的本意是想说明人应该乐天安命,服从命运的安排。但对于一个有所追求的现代人,这一点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人毕竟有各种需求。

    尽管如此,这篇寓言仍然告诉我们一条人生的真理,人的命运受到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

    多少年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的人生理想,塑造了我们的成功人生哲学以及完美价值观。我们本能地认为,创造带来快乐,平凡意味着放弃辉煌,平凡不可能带来快乐。

    没有人要求游泳一定要到长江中去游,因为在小河里同样可以游得畅快;也没有人在买车时一定要买奔驰,因为国产车同样可以载着我们奔向远方;在谈朋友的时候,也没有人要求对方一定出身名门,小家碧玉同样可以与我们恩爱一生。

    可是对于人生,对于我们生命的历程,为什么却如此苛刻呢?生活中,成功者总是被善意地罩上一圈光环,被无限地夸张着,好像他一生下来就证明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那些普通人,却在一遍又一遍试图证明自己不是普通人。

    一个小孩子在父母的宠爱与鼓励下,不知天高地厚地设想将来要当李白当爱因斯坦,不过说笑而已;而一个已经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仍然这样幻想,那就不仅仅是说笑而已了。

    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多地宣传了理想与信念的力量,似乎一个人想做什么就一定能做成什么,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没有错,但是这种雄心壮志很容易演变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妄和无知。

    在中学生课程表上的“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予不能也?”只是小孩子赌咒发誓不服输的执拗。这世间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未必能做得到。在社会上,多少人在承受命运打击的时候,坚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相信自己必有一拯救斯民于水火之中的使命,而不会随随便便、平平淡淡了此一生。

    然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最终成为大文学家、大科学家、商业巨子的人,成为改变人类命运者的,都绝对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其中有自己的才学素质为基础,但更多的还是社会机缘和时代的因素。

    英国医生达博诺说:“对不幸的最好解释是人们的才能和期望之间的差异。”要避免这种不幸,必须要有平常心,不必看着别人的辉煌角色而红眼,而气急败坏,这个世界一定有一种角色是适合我们。

    快乐并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也并不一定要出人头地,不一定意味着像乔丹那样强壮、象比尔那样富有。平凡自有平凡的快乐,一个善意的赞扬,一次深深的感动,一个小小的惊喜,都意味着快乐。何况,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真的比乘豪华游艇前来晒太阳的富翁享受到的快乐少吗?

    如果注定平凡,那就在平凡中快乐。只要我们把握自己,好好地活着,别在烦恼中虚度光阴,我们会发现茫茫人海中,平凡也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