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九章 莫为未来做苦役(1)(1/2)

    快乐快乐,就是赶快乐起来的意思。为了快乐,我们要舍去过去的一切,但这还不够,连对未来的憧憬也要舍去。

    永远追不上明天

    龙德府的府尹李侯与汾阳的善昭大师是旧相识。他派遣使者邀请善昭大师去主持承天寺。使者请了三次,善昭大师都拒绝了。

    到了第四次,使者说:“请和尚三次都不成,我因此被长官责罚,这次若再邀请不成,恐怕我必死无疑!”

    善昭大师想了想,答应了。他办了一桌菜饯行,席间他对大家说∶“老僧要去了,谁可以陪我?”

    一个僧人站出来说:“我可以跟着去。”

    善昭大师问:“你一天能走多少里路?”

    那个僧人回答:“五十里。”

    善昭大师说:“你这样跟不上我。”

    又有另一个僧人站出来说:“我一天可走七十里路。”

    善昭大师说:“你这样还是跟不上我。”

    这时侍者走出来说:“我跟得上,和尚你走到哪我就跟到哪。”

    善昭大师说:“这样你可以跟得上我了。”

    然后,善昭大师回头看了使者一眼说:“我先走了。”

    他把筷子一放,就圆寂了。大家大吃一惊,而侍者也站在善昭大师身边,入灭了。

    我们也许无法理解这个故事里更深的禅机,因为世间普通人无法达到境界。但是每个人看到这个故事都会有所得,因为它象一颗珍珠,每一个角度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如果我们从善昭大师指出的僧人无论走多快都跟不上这个角度来理解,就可以发现,它是在指出我们追逐的人生态度的矛盾。正如下面这首英文诗中所说:

    walkingfar,walkingfast

    yourlifewillnevermove

    untilyoureallyknow

    theCOLOURofYOURSOUL

    在人生中,不管我们走得多快,都无法赶上正在寻找的东西同,因为它永远在前面的激流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妨用一种恬淡和安适的心境,以及不为压力所动的气度来面对明天。

    要得到这种心境和气度,并不需要超然于物我之上,摈弃杂念,心静如水,坦然处之,它所需要的只是不断地刷新和超越自己,随时看淡各种**。

    我国古人很看重恬淡安适的个人修养,称之为心性。耿楚侗有一首诗曾经这样描写个人修养的一种淡泊境界――

    俗情浓艳处,淡得下;

    俗情苦恼处,耐得下;

    俗情抑郁处,遣得下;

    俗情耽溺处,撇得下;

    俗情劳扰处,闲得下;

    俗情牵绊处,斩得下;

    俗情矜张处,抑得下;

    俗情难忍处,忍得下;

    淡泊就是这样一种自自然然的状态,一种从从容容的气度,一种旷达致远的境界。

    古人说,“一笑百虑忘,松风奏笙竽”“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表现了古人宽阔的胸襟和豁达的心境。然而,现代人也仅仅只能向往,想学是很难的。

    因为现代人的名利**太炽,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的心理压力太大,普遍的挫折感太深。

    现代人生活在喧嚣和躁动的世界中,再也摆脱不掉各种**地纠缠与羁绊,到处碰撞得鲜血淋漓。在阳光与掌声、阴谋与陷阱的重重包围里,左冲右突,心力交瘁,竟活得这般累。

    于是,我们常见人们愁眉苦脸,少见笑逐颜开,常见忧郁寡欢,少见兴高采烈。由衷的高兴、微笑、欢乐对于许多人已成了奢侈品,而精神疲劳、心理抑郁,却像流感一样在社会人群里蔓延。于是,我们听到了许多人说“活得累”、“活着没有意思”。

    躺在床上想着曾经有过的单纯,可惜已经被撕扯得支离破碎,曾经有过的一丝安宁也被横扫得荡然无存。

    打开窗子,可看到的是霓虹灯在远处充满诱惑的闪烁,纷纷扰扰的声音刺痛了耳鼓。于是愈加焦虑不安、六神无主了。为什么人总要被各式各样的**所折磨所碾压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要诅咒**,只是要用心灵呼唤淡泊。

    人们总以为自己有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于是为文凭而读书,为做官而媚笑,为身份而沉默,为拉关系而串门,为谈恋爱而看戏,为流行而穿着。

    我们总担心会失去这样那样的东西,比如薪水、职称、地位、荣誉,企图抓住一切,似乎也抓住了一切,却惟独没有抓住快乐。在我们拼命伸手抓这抓那的时候,快乐像小鸟一样飞走了。所以,必要的淡泊很重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绝非陶渊明逃避现实的消极处世,相反却恰恰是远离**,洁身自好,豁达处世的大胸襟、大境界!想必他是在一种极端轻松的心态下,生命与大自然融合为一。倘若缺乏脱胎换骨似的自我扬弃与修炼,绝不会抵达这等境界。

    今人出于狭隘的理解,将这些古人归于消极遁世一类。结果偏执一词,体味不出其中的奥妙。这恰恰证明我们深陷欲海而无力自拔,**的盐粒已经把我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