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拍卖师的玄机(2/2)

    拍卖师为此做了精心准备,安排了“托”儿,跟着起哄。“托”们心里有底,知道抬得再高,也不会被“套”住,不会“窝”在自己手里,所以憋足劲举牌子,放心大胆往上抬,可以把10万元收购的画作,哄抬到50万乃至100万。竞拍会开得十分火爆,老板总能达到预期目的。

    竞拍闹剧结束后,迫不及待的是要将竞拍最终价格堂而皇之地写进证书,作为永久的证明。这是拍卖会的成果,也是拍卖师的杰作。

    最后一招出人意外,可谓奇思妙想,让人始料不及。原来,这位老板不是要做收藏家,不是想把画作珍藏起来,束之高阁,自己把玩,或者将来择机卖高价,而是转手送给银行,用来抵顶自己欠银行的贷款,抵顶数额自然是画作已经炒起来的并已写进证书的价格。

    而老板实际购买这幅画作的画款,仍是从民间收购时的价格,只是按着拍卖时炒起来的幅度,老板又分别向拍卖行和拍卖师支付了一定的提成。至此,这位老板同银行和拍卖行互相勾结,侵吞国家资财的闹剧才算完全收场。

    在这场闹剧中,老板获益最大,拍卖行和拍卖师也有斩获,银行有关人员肯定也大有猫腻,唯一吃亏的是银行,而银行的出资者是国家,因此可以说,真正被算计、受损失的是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