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一章 日本的竞争力模型(2)(1/2)

    第一节  早期预警信号

    回顾以前,可以甄别出若干矛盾,这些矛盾对日本竞争成功及其可持续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追根究底,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依赖于其生产率,或每单位劳动或投入资本所产出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早在泡沫破碎以前,已有一些明显的信号,表明日本的生产并非应有水准,而产业升级与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也都有疑点。

    第一个信号,也许很多人不会相信,是日本在全球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产业相对很少。对于规模如此庞大的经济,现代日本主要出口产业种类如此之单一是令人吃惊的。实际上,其出口的集中度更加类似于加拿大和韩国那样的小规模经济,而不是那种可与德国和美国相匹敌的经济。长期以来,渗透在日本经济的许多方面的一些因素在阻碍竞争和生产。

    第二,即使在有竞争力的产业,虽考虑到统计方法的差异,日本公司的利润率还是长期低于国际标准。如图1-1所示,日本所有制造业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几乎是美国的一半。另一个明显的指标是,美国在日本的子公司的赢利能力高于日本人拥有的公司。那么,以资本的运用来衡量,日本公司的竞争力大大低于西方国家。

    以重置价值计算的净营运资产的收益率

    图1-1 日本制造业公司相对于美国公司的收益

    资料来源:G.N. Hatsopoulos和J.M. Poterba,《美国的投资不足:大概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1993年1月手稿。

    利用整体的资本生产率的数据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虽然日本的劳动力生产率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迅速提高,但是资本生产率要逊色很多。日本的资本生产率在70年代早期接近于美国的水平,而在70、80和90年代却急剧下降(见图1-2)。过低的资本生产率抵消了日本在劳动力生产率上的优势,以至于全部要素的生产率自从70年代以后相对于美国几乎没有变化。

    相对水平指数,美国=100 美国

    图1-2 1970年-1993年市场部门实物资本生产率

    资料来源:《资本生产率》,华盛顿麦肯锡全球机构(1996年6月)。

    资本低收益的长期持续是因为日本的运作大部分在国际资本市场之外。多年以来,外国的投资者无路可走。日本政府阻止外国公司持有日本公司的股份、建立自己的日本工厂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日本股票。日本公司的绝对控股者是日本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希望通过永久**叉持股来建立稳定关系的国内公司。这样银行和保险公司没什么压力就可以通过制度和大藏省提供的市场保护来获得高额的资本收益。外国的金融服务企业不允许与日本的银行及其他机构在资金方面进行有效竞争,日本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也受到了限制。即使日本的公民储蓄了大笔财富,这个系统也决定了储蓄的收益率只能非常地低。

    正因为如此,日本公民的投资收入受到了压制,这有利于丰富而廉价的资本的获得。从20世纪70年代的后半期起,这种制度使得日本的利率总是低于美国,并且日本银行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