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钢铁厂的回忆(图)(2)(2/2)

工花了五块钱也要审查一番,但对于每天消耗掉的成吨的原料却大大咧咧,从没想过称一称制成品的重量。  为了煅烧钢铁,西门子煤气熔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使用,但这却过于昂贵。我记得很清楚,匹兹堡制造业的几位巨头对于我们在这种新型高炉上的巨额开支颇有微词。但是,在大批量地煅烧原料时,用这种新高炉有时候可以节省大约一半的浪费,即使在贵一倍,这笔开支也是值得的。好多年以后,才有人像我们一样采用这种新方法,而就是在这些年中,我们的大部分利润都是靠采用了这种改良高炉,节约了成本而取得的。  我们严格的会计体系是我们得以发现在大批量煅烧钢铁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浪费。这一改进使得我们发现了员工里面一个很可贵的员工,他是克鲁曼的远亲,来自德国的威廉?波恩特莱格。有一天,他向我们递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列举了一段时期内实行严格会计制度的成效,虽然觉得似乎难以置信,但这让我们着实惊讶了一番。为准备这份报告需要的所有工作,他都是在夜间加班加点完成的,我们既没有让他这么做,事先也毫不知情。报告采用的形式独特而新颖。不用说,这个年轻人很快成了公司的一名主管,或来又成为我们的合伙人。这个穷小伙在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百万富翁,他是应该得到这些财富的。  1862年,宾夕法尼亚的大油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我的朋友威廉?克鲁曼——他的妹妹后来成了我的弟妹——对这一发现有着深厚的兴趣,可是,除了和我一起到油井地区考察了一番之外,什么也做不了。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旅行,大量的人涌人油田,甚至很多人找不到栖身之所。尽管人们成群的涌入,但还只有极少部分的人退回。只需几个小时,简陋的小木屋内都挤满了人。仔细盘算一下,你会为之感到惊叹,在他们一生中,被舒适的生活所包围的时间竟然如此短暂。他们都是经济实力在中等之上的人,有了可观的资产,却依然为了需求财富而甘愿冒险。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四处都洋溢着幽默和欢笑,仿佛是一次巨型的野餐,充满着有趣的事情。每个人都欢天喜地,以为财富唾手可得,到处都呈繁盛之像。在钻塔的顶端飘扬着旗帜,上面写着古怪的标语。我记得看见两个人在河岸边操作着踏板掘地取油,他们的旗帜上写着,“要么下地狱,要么发大财”(hell or china)。他们只要向下,而不管有多远。  在这一地区,美国人的适应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秩序很快就在混乱中产生了,我们达到之后不久,沿河居住的人们便组成了一支铜管乐队,开始为我们演奏小夜曲。我可以信心满怀的打赌,如果有一千个美国人到了一个新的大陆,他们一定可以把自己很好地组织起来,建立起学校、教堂、报社还有铜管乐队——简而言之,为他们自己提供文明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不断努力发展自己的国家。而同样多的英国人出于同样的环境下,估计他们会首先找出一个具有最高贵的血统,在他们之中世袭爵位最高的人,这个人便因为他的祖父而成为理所当然的领导者。美国人之中只有一条准则,那就是:有用,便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