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0节 建立国内股市的公理体系(1/2)

    面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吹来的春风,面对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面对着居民储蓄存款一路上升,面对着香港H股气势如虹的骚动,国内股市尽管在月初曾泛起了一点涟漪,但这种涟漪很快就在辽阔的大海中消失了。国内股市并没有如人们希望的那样扶摇而上。

    看看几年来的股市,有人谓之为边缘化的荒凉。近两年来,国内股市一直低迷不止,在国内经济强劲增长的形势下,股市的发展则出现种种背离。交易量历史最高时,沪深两市一天的交易金额超过了1000亿元,但现在则在50亿元左右徘徊;投资人,沪深两市开户数达到7000万,但现在市场交易户数不足百分之一;筹资额,上半年全市场不到350亿元,股市融资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27%下降到现在的092%;现在的股票平均价格已经低于1999年“519”行情的水平了;券商全行业亏损,流通股市值的快速缩水等,都呈现出股市一片萧条之景象。

    面对一片萧条的国内股市,其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尽管国内媒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大讨论,各种演讲、各种文章纷至沓来,但仍然是各人所站视界不同,见仁见智。当然也有媒体认为,对于中国股市的症结问题,人们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即中国股市的基本国情是股权分裂、股权对外封闭以及由这二者产生的流通股价虚高,因此,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权割裂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市场的最大现实问题,也成了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万恶之源。特别是最近招行可转债事件所导致的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空前对立,更是把股权割裂的弊病一展无遗。

    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股市为什么会一蹶不振?就在于投资者对股市没有信心,就在于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股权分裂的方式一个劲地向市场“圈钱”,而流通股股东则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最后只好退出市场。也正是在这种股权分裂的格局下,一股独大、包装上市、关联交易、虚假陈述、掏空上市公司等问题成了非流通股股东“合理合法”的行为。因此,中国股市要走出目前之困境,就得恢复中小投资者的信心,就得给予中小投资者回报,就得让市场良性地发展,而要做到这点,就得消除股权分裂之状况,实现股权全流通!这也就是最近不少学者与民众思考之逻辑。

    但是,国内股市的症结仅在于股权的割裂吗?如果股权割裂真的是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这个问题在近期内又根本无法解决(有人认为,股权全流通是市场的核心问题,目前谈这个问题是巨大无比的幻想),那么找出问题的症结又有何用?早些时候市场早就证明了,谈国有股减持就色变,谈股市全流通股指就下跌,难道现在的股市又有了什么新招了吗?有人就说,股权全流通就像古代希腊神话里那只潘多拉的匣子,认为把匣子打开,可以放出魔鬼,也可以放出希望。早些时候,由于匆忙打开,放出的竟是魔鬼,一害怕赶紧把它关上,却把希望也关在匣子里了。因此,这次打开匣子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关住魔鬼而放出希望。

    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听了也令人十分振奋。但是,如果国内股市真的实行全流通,那么目前股市所存在的困境就能够迎刃而解了吗?股市全流通是解决目前国内股市困境的万灵之药吗?如果国内股市真的实行全流通,但股市的问题没有全然解决,甚至于会增加一些新问题。这些人肯定又会说,不是全流通不好,而是没有好的办法与条件让潘多拉匣子放开希望反而放出了魔鬼。

    其实,股权割裂是困扰国内股市的问题之一,但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而且国内股市的股权割裂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既然民众早已知道股权割裂是困扰中国股市发展的根源,但为什么在问题初露端倪的时候不着手要求改进之呢?为什么一定要到问题堆积成“大山”之后才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呢?还有,无论是规则的制定者还是规则的执行者早已知道股权割裂之严重后果,也亲眼目睹非流通股股东一次又一次地利用这种弊端对流通股东左右其手,但我们的监管者为什么一定要到10多年后才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为什么明知是非流通股股东掠夺性行为而招摇过市呢?应该说,这不仅仅是用股权割裂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股权割裂仅仅是造成国内股市困境的外象,只不过,股市中的相关利益者把这种股权割裂作为掠夺中小投资者或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工具。

    我们再看看发达市场制度下的美国与香港,这些股市全流通是没有问题了吧,其实即使市场最发达,法律制度最健全,证券监管最严厉,这些市场的种种违法乱纪、做假造假、操纵股市、掠夺中小投资者等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违法乱纪事件披露而造成股市指数坐“过山车”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比如,美